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昌阳

标题包含
昌阳
昌阳十二节,茸茸碧且鲜。 不堪置几案,拳石留余妍。 托根寄幽绝,夐在荒山巅。 不瞩妇女盼,不闻鸡犬喧。 水石相依附,花开已千年。 一朝服食成,肌骨翔飞鸢。 我欲啜此草,隠诀无由传。 逝将涉浩荡,相期十洲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昌阳时节第十二,绿意盎然鲜嫩多汁。 无法置放在茶几上,块状石头留下它的美好。 扎根在清幽遥远的地方,孤寂地在山之巅。 看不见女人的注视,听不见鸡犬的喧闹。 山石相伴依附,花朵已经开放千年。 一旦服用将成真,筋骨强健得如飞鸟。 我想要饮用这种草药,但隐藏的秘诀无处可寻。 我将要游历无尽的海洋,期待与仙境中的神仙相会。
去完善
释义
昌阳:地名,位于现在的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一带。 十二节:指一年中的十二月。这里用来形容昌阳的地貌特征。 茸茸:草木繁茂的样子。 碧且鲜:绿色的而且鲜艳。 置几案:放在茶几或书桌上。这里形容昌阳的山石不适合摆放在室内。 拳石:形状像拳头大小的石头。这里指昌阳的山石。 留余妍:留下美丽的一面。 托根:扎根。这里形容昌阳的地理位置偏僻。 寄幽绝:寄托于幽静的地方。 夐:远。 荒山巅:荒凉的山顶。 不瞩:不注视。这里形容昌阳的环境安静,没有世俗的烦恼。 妇女盼:比喻世俗的眼光。 鸡犬喧:形容嘈杂的声音。 水石相依附:水和石头相互依存。这里形容昌阳的自然环境。 花开已千年:形容昌阳的花开的时间长。 一朝服食成:一旦服用了这种草药。 肌骨翔飞鸢:身体和骨头都变得轻飘飘的,就像飞翔的鸢鸟。 我欲啜此草:我想要尝试服用这种草药。 隠诀:隐逸的秘诀。这里指的是长寿的秘诀。 无由传:没有办法传承。 逝将:将要离去。 涉浩荡:渡过广阔的水域。这里形容要离开尘世,去追求仙境的生活。 相期:相约。 十洲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理想的仙境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昌阳》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中药材昌阳(即石斛)的诗。诗中通过对昌阳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草药神奇功效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昌阳十二节,茸茸碧且鲜”,写的是昌阳的形状和颜色。昌阳有十二个节,形状如同拳头般紧紧相连,呈现一片碧绿鲜嫩的景象。 颔联“不堪置几案,拳石留余妍”,表达了昌阳不适合摆放在桌子上,但将其放入拳头大的石头里却能展现出它的美丽。 颈联“托根寄幽绝,夐在荒山巅。不瞩妇女盼,不闻鸡犬喧。”,描述了昌阳生长在幽静的深山之中,远离尘世喧嚣,展示了其神秘而高贵的品质。 尾联“水石相依附,花开已千年。一朝服食成,肌骨翔飞鸢。我欲啜此草,隠诀无由传。逝将涉浩荡,相期十洲仙。” 表明昌阳具有千年的药用价值,一旦服用,身体将变得轻盈如鸟。然而,作者的隐逸之术尚未掌握,他渴望去遥远的地方探寻仙家秘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昌阳》是南宋著名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 方一夔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昌阳地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乡村地区。他在这里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这个时期,方一夔本人经历了科举失败、官场失意等人生挫折。他曾在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后,他选择在故乡昌阳一带过着隐居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边境局势紧张。然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此外,南宋政府为了安抚民间的不满情绪,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屯田政策、减免税收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