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作

标题包含
偶作
结缘无成谩学书,倦飞犹自拣庭梧。 不离文字添衰鬓,已外声名谢壮图。 伯畧莫教累恩泽,儒诗何事污裙襦。 从今便觉高擡眼,不要奄奄学志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因为结成缘分的事没有成功,于是不急躁地学习书法,就像疲倦的鸟儿仍在寻找梧桐树一样。围绕着文字而添加的白发渐渐增多,不再追求那些声誉和事业上的雄心壮志。希望伯略(指陆游)不要太过麻烦地给我们施恩,为什么要把儒者的诗词混入到妇女们的衣饰之中呢?从今天开始觉得眼界应该更高一些,不必像虫子那样奄奄一息地活着。
去完善
释义
《偶作》注释: 1. 方一夔:南宋诗人,字时佐,号知非子,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 2. 结缘无成谩学书:意思是空有学习诗书的心意,但未能取得成功的缘分。谩,徒然;学书,学习诗文。 3. 倦飞犹自拣庭梧:喻指在疲惫之中还坚持寻找自己的位置。倦飞,疲劳的飞鸟;犹自,仍然;拣,挑选;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 4. 不离文字添衰鬓:常年研习诗书使两鬓斑白。不离,不断;文字,这里指诗文;衰鬓,花白的头发。 5. 已外声名谢壮图:意思是抛开名利的追求,放弃壮志。已外,超出、抛开;声名,名誉声望;谢,辞别;壮图,壮志。 6. 伯畧莫教累恩泽:不要让贤才埋没于世俗之恩泽中。伯畧,有贤能的人;莫教,不要让;累,拖累、埋没;恩泽,恩惠、恩情。 7. 儒诗何事污裙襦:儒雅的诗篇为何沾染上俗世的衣物。儒诗,儒雅的诗篇;何事,为什么;污,玷污、沾染;裙襦,古代妇女的日常服饰。 8. 从今便觉高擡眼:从今以后要抬起头来,挺直腰杆。高擡眼,抬头挺胸的姿势。 9. 不要奄奄学志蝓:不要像蜗牛那样萎靡不振地生活。奄奄,精神不振的样子;志蝓,蜗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偶作”,实际是在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自己的期许。诗人以“结缘无成谩学书”开篇,表达了对未能功成名就的无奈与挣扎。他选择以学习为精神寄托,如同疲倦的鸟儿仍眷恋枝头一样。然而,诗人发现自己却无法离开诗词歌赋的浸润,这对他的满头白发似乎又增添了新的悲伤。 诗人接下来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尽管过去曾醉心于功名事业,现在却要舍弃这些诱惑,安心做一个诗人。诗人以此告诫自己,不要被名声和利益所累,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梦想。他用“儒诗何事污裙襦”来反思自己的诗歌是否会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表现出诗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从今天开始,他要抬眼看世界,不再像蜗牛一样懒散度日。这里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表达了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激励,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作》是南宋著名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在这个时期,方一夔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这使得他不得不回到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农村,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偶作》时,方一夔正值中年,他已经在乡村生活了多年,对农村的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