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
天以晶华累尔形,千夫歛锷可曾停。
世间有器蒙鲜饰,林下无辜受割刑。
斫坏孙枝难老大,摧残去干易凋零。
退思禹贡周征日,未必如今税不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以闪烁的繁星赋予你形态,无数人在其中寻找灵感却从未停歇。
世上有些东西得到了华丽的装饰,而树林里那些无辜的生命却要遭受痛苦的折磨。
砍倒树木破坏了它的生机,而剩下的树干也更容易凋零。
回顾历史,禹、周的时代征收赋税的日子已经过去,但现在税负却不一定减轻。
去完善
释义
1. "天以晶华":这里"晶华"指的是天然的美玉或者宝石。
2. "累尔形":这里"累"是堆砌、累积的意思,"尔形"指代树木的形状或结构。
3. "千夫歛锷":"千夫"意指很多人,"敛锷"是收敛兵器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对树木的砍伐和破坏。
4. "蒙鲜饰":这里"鲜饰"是指颜色鲜艳华丽的事物,这里可以理解为漂亮的漆器。
5. "林下无辜受割刑":这里的"割刑"是指砍伐,"林下"指树林中。
6. "孙枝":这个词语在这里指的是树木的嫩枝。
7. "老大":这里老大指的是成熟,这里是说被砍掉的嫩枝很难再长大。
8. "退思禹贡周征日":这句是对古时的税赋制度的思考,其中"禹贡"是《尚书·禹贡》篇名,周征日可能是指古代周朝的税赋制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油漆匠艰辛劳动和油漆品质的优秀诗篇。诗中通过对油漆制作过程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其技艺的高超和对材料来源的忧虑。同时诗人以“漆”为喻,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全诗行文流畅、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59年左右的唐朝,一个名叫萧崱的诗人创作出了一首名为《漆》的诗歌。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唐玄宗统治下的盛唐时期,但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
萧崱在当时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往往以描绘民间生活为主题,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这首《漆》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萧崱通过对漆树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