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八
清霜扫蕃庑,岂为一草木。
方春万物遂,苑籞及冰谷。
乾坤本平施,憎爱岂有属。
不应怀偏悭,独遇吾党酷。
奇穷坐迂疏,此事计已熟。
如何半世间,生理常刺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冷的霜冻席卷番薯藤,怎会只为一棵草一棵树?春天时万物生长得如此自然,园囿延伸到冰川峡谷。天地间本是平等分配阳光雨露,又哪有钟爱的和厌恶的分别。不应该因为个人偏爱而使得某一物种遭受磨难,让我们这个群体显得冷酷无情。贫穷困苦皆因我们的迂腐和无知,这种道理我已经了然于心。然而为何在这人生的半程里,我们仍时常感到生活紧迫、无法喘息呢?
去完善
释义
1. 清霜:指秋天的寒气使草木凋落。
2. 扫:秋天到来时,霜冻使得草木凋落。
3. 蕃庑:指草木繁茂的田园风光。
4. 岂为:并非只为。
5. 方春: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
6. 万物遂:一切生物都能顺利生长。
7. 苑籞:泛指皇帝的花园或园林。
8. 冰谷:指冬季寒冷的山区。
9. 乾坤:天地,指自然界。
10. 平施:平等施加恩泽。
11. 憎爱:恨爱与喜爱。
12. 岂有属:表示并无固定的感情倾向。
13. 不应:不应该。
14. 偏悭:偏私吝啬。
15. 独遇:独自承受。
16. 吾党:志同道合的朋友。
17. 酷:严峻,苛刻。
18. 奇穷:极度贫困。
19. 迂疏:迂腐不化,拘谨不通人情。
20. 此事:指遭受贫困的原因。
21. 计已熟:心里已经有数了。
22. 如何:为何如此。
23. 半世间:半生。
24. 生理:生计,生活来源。
25. 刺促:匆促不安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俱在秋天抒发自己的情怀,并寄给朋友们的一首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首先,诗人用“清霜扫蕃庑”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表达出自然的无情和公正。而接下来的一联,“岂为一草木”则强调了自然界的普遍法则,无论草木还是人,都同样受到四季轮回的影响。
接着,诗人用春天的景物做对比,指出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生命仍然可以生长。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对天地之道的理解,揭示出生活中的不公平并非源于宇宙的自然规律,而是源于人心的偏见。“不应怀偏悭,独遇吾党酷。”这两句诗告诫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更多是我们自己的心态问题。
“奇穷坐迂疏,此事计已熟。”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表述,他认为自己的贫穷和困顿都是因为自己的才学与社会的需要不相符合,但他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接受。
然而,诗人虽然对生活的不公有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但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如何半世间,生理常刺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却依旧努力生活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八》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作品。它创作于公元1098年左右,正值宋朝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程俱正处于人生的动荡时期。他在政治舞台上遭受了多次挫折,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已经进入了中晚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文人墨客们在这个时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程俱也是如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程俱写给他的好友江仲嘉的。江仲嘉是当时的一位知名学者,与程俱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学术和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在这首诗中,程俱表达了对江仲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