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盈的窗帘在风中微微摆动,一对燕子在呢喃细语。午后小醉初醒,只见柳絮漫天飞舞,煞是撩人眼目。整个春天,我的心事重重却不见任何结果,只有落尽的花朵陪伴着孤独的青苔院子。
登上高楼,将栏杆倚遍,期望看到远方归来的身影。然而,细雨弥漫、乌云密布,总是遮住了远方的一切。我不知道他何时归来,只能眼看着夕阳缓缓落下,只映照出平静的水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帘幕风轻双语燕:轻风拂过帘幕,燕子双双飞舞,边飞边叫着。
2. 百尺朱楼闲倚遍:高楼临窗远眺,心中忧愁无处可诉。
3.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比喻愁绪就像薄雾浓云一样,总是让人心情低落。

去完善
赏析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这首词生动描绘了春天景致中的生机与寂寥。帘幕轻飘,燕子双双在风中呢喃;午醉初醒,漫天飞舞的柳絮却带来无尽的纷扰。虽然春天的美好时光已过半,但心事依然未见明朗,只有残花在青苔丛生的院子里静静凋落。
百尺高的红楼上,诗人独自倚栏远眺。窗外细雨绵绵、乌云密布,如同命运般无情地遮掩着人们的面孔。远方的亲人音讯杳无,归来之日仍不确定。夕阳西下,只见平静的水面映出遥远的光芒,亦如心中的希望之光。
全词语言婉转,情感丰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挚的内心世界。“百尺朱楼闲倚遍”一句尤为出色,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998年至1055年之间,当时晏殊担任要职,地位显赫。
在公元998年至1055年的这段时间里,晏殊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入朝为官,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此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擅长诗文,尤以词著称,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举制度完善,文人墨客云集。晏殊作为朝廷重臣,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交往密切,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他的词作往往以婉约柔美为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一词中,晏殊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