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石
嶙峋一片溪中石,恰称幽人弹素琴。浪浸多年苔色在,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中错落有致的石头,正适合隐士们弹奏着素雅的古琴。水流多年冲刷留下的青苔痕迹,
并非是它们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只是因为优秀的工匠未曾关注到这些美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的样子。
2. 溪:小河沟。
3. 幽人:幽居之人,隐士。
4. 弹素琴:弹奏古琴。素琴,无弦的琴,表示清净无欲的生活。
5. 浸:泡在水中。
6. 苔色:青苔的颜色。
7. 不堪:不能胜任;不可。
8. 为器用:成为有用的器具。
9. 都缘:都因为。
10. 良匠:手艺高明的工匠。
11. 留心:注意; 重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音乐与美学的诗,通过描写溪中的石头和良匠的忽视,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诗中的“嶙峋”、“幽人”、“弹素琴”等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中暗示了,即使是一块看似平凡的石头,也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关键在于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发掘,就能发现其中的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石》是唐代诗人褚载所创作的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移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追求和崇尚自然生活的态度。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至820年之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段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关于诗人的人生际遇,褚载是晚唐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曾任国子监博士,曾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也曾多次遭遇挫折,甚至曾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更加向往自然、崇尚坚韧的品质。
最后,关于时代背景,晚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唐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政治日益腐化,民间疾苦日益严重。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褚载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