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 其五
攒花簇锦绝纤尘,一度拈来一度新。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花锦绣之中,不带一丝尘埃。每一次拿起它们,都有新的感悟。
即使啼血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闭上嘴巴度过这剩下的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攒花簇锦:花朵丛生,锦绣堆集,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绝纤尘:形容非常清洁,无一丝一毫的灰尘。
拈:用手指拿着。
度:次,回。
啼血:形容非常悲痛或悲愤而流泪。
缄口:闭口不言,沉默不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三十一首 其五》是元代禅宗大师释原妙的作品。诗人以“攒花簇锦”来形容禅意的美好与纷繁,通过描述春天的花卉和锦绣,传递出禅意中包含着各种微妙而丰富的情感和感悟。这种“攒花簇锦”的意境,不仅体现了诗人在禅宗修行中所领悟到的智慧和乐趣,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佛教教义中的无常观念。
诗人在第二句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一度拈来一度新”的意境,意味着每次在禅意中有所领悟,都会有新的体悟。这表达出禅宗所强调的内心顿悟和现世解脱的智慧。然而,即使有了这样的体悟,诗人仍然认为无法用言语完全传达出来,因此在第三句中,他借用了“啼得血流”这一形象的画面,来表达语言的无力感。在这里,“啼血”象征着诗人试图用语言表述禅意的努力,但正如鲜血无法洗净尘埃,语言也无法完全描绘出禅意的微妙境界。
最后一句“不如缄口过残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语言表达的放弃。他认为,既然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禅意,那么索性保持沉默,让禅意自然地流淌于心间。诗人借用“残春”这一意象,既暗示了生命短暂的无奈,又表达了对禅宗修行中顺其自然、超脱世俗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颂古三十一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独特见解。他以春天的繁华景象为引子,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感悟的禅宗世界,揭示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顿悟和现世解脱的探寻。同时,诗人又以深沉的自省和执着的追求,展示了禅宗修行的精神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三十一首 其五》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原妙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7年,即宋理宗宝祐五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原妙正面临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境遇。他曾一度被逐出寺门,四处云游,靠化缘度日。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更加坚定了对禅宗佛教的信仰和追求。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然而,禅宗佛教却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一种精神寄托。释原妙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僧,他的诗歌既有对禅宗佛教哲理的探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