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虞美人·寄公度

标题包含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舒亶(963年-1029年),字元质,北宋官员、文人。他出生于浙江杭州,是宋太宗淳化年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 舒亶在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他在担任中央官职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查看更多
志穗_1267
去完善

译文
荷花凋谢,天空与水相接,傍晚时波涛涌起。燕子分飞,贴近寒冷的云端,独自倚靠在小楼东边的栏杆上眺望。 一生沉浮,只剩下在酒杯前慢慢老去,白雪覆盖了长安的道路。老朋友早晚也会登上高处,赠送我那来自江南的春光和一枝梅花。
志穗_1267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源自唐教坊曲。 2. 公度:指杜公度,舒亶的朋友。 3. 芙蓉:荷花。 4. 天涵水:天空倒映在水中。 5. 背飞双燕:燕子分飞,比喻朋友离别。 6. 独向:独自走向。 7. 小楼东畔:东边的小楼。 8. 倚阑:靠在栏杆上。 9. 浮生:短暂的人生。 10. 雪满长安道:形容京城白雪皑皑的景象。 11. 故人:老朋友。 12. 高台:指较高的观景点。 13.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希望友人将江南美丽的春光带给我,像赠一枝梅花那样带来温暖与友谊。
志穗_1267
去完善
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诗人舒亶的一首抒怀之作。词的上片描绘了秋末冬初的景象:“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以凋谢的荷花和浩渺的水面为背景,呈现出一派萧瑟的气氛。而“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则通过飞燕的形象,反衬出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下片借景抒情,感慨人生无常:“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感叹年华老去,世事如梦,茫茫白雪覆盖的长安道上,更加深了这种寂寥之感。然而,“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又带给人一丝温暖和希望,期待故人的重逢,将江南的春色带给作者,让寒冷的季节变得温馨起来。
志穗_126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美人·寄公度》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这是北宋新旧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公元993年,苏轼以密友的身份向新法派的上司王安石谏言,请求修改新政,这导致他被贬谪到杭州任通判。在此期间,舒亶因与苏轼同属保守派而被牵连,在仕途上遭受挫折。然而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结识了词人李公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时的北宋朝廷,正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新法派和旧法派的势力相互抗衡,使得政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舒亶对现实感到无奈和绝望,同时也对友情的珍视更加深切。他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虞美人·寄公度》一词之中,表达了他对好友李公度的思念之情。
志穗_126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