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髪星星稀满头。
蛾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何不夕引清奏?
朝登翠楼,逢花便折,闻胜即游。
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象筯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倒非风流。
眼前有物俱是梦,莫将身作黄金讐。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需要衣服必须破烂捆绑,想吃烤肉得学会屠宰。
过去的时光不能尽如人意,只留下回忆供他人回味。
百年的约定好像遥遥无期,华发满头稀疏寥落。
美貌佳人并非我的所求,身边红颜已尽却让人担忧,为什么不晚上弹奏一曲?
早上登高翠绿之楼,见到鲜花就采摘,听到好消息就游玩。
奋力舞动犹如晴雷激荡,起舞翩翩好似垂柳拂动。
用象牙筷子尽情歌唱不停歇,就算身体尚未倒下也不能说是风流倜傥。
眼前的一切皆为虚幻之梦,别让自身成为黄金的羁绊。
生死同在不必恐惧,富贵由天无需担忧。
去完善
释义
《长歌行》:本诗描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长歌”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和乐观态度。
1. “要衣须破束”:意为想穿衣需自己努力。这里指生活要自立自强,不能依赖他人。
2. “欲炙须解牛”:意为想吃肉需亲自去屠宰。这里指要想得到什么,必须自己去争取。
3. “当年不快意”:指年轻的时候如果生活不如意,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徒为他人留”:指白白地为别人留下遗憾。
5. “百岁之约何悠悠”:表示人一生的约定是多么遥远的事情。这里指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6. “华髪星星稀满头”: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诗人以此表达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7. “蛾眉螓首聊我仇”:形容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嫉妒自己的人。
8. “圆红阙白令人愁”:指圆形的花环上缺失了白色的花朵,让人产生忧愁。这里比喻生活中的一些不完美。
9. “何不夕引清奏”:指为何不在晚上演奏一曲清丽的音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和欣赏。
10. “朝登翠楼”:早晨登上翠绿的楼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景的欣赏。
11. “逢花便折,闻胜即游”:遇见花开就采摘,听到名胜就去游玩。这里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12. “鼓腕腾棍晴雷收”:形容舞动时鼓动手腕,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这里表现了诗人热情奔放的性格和豪放的气质。
13. “舞腰困褭垂杨柔”:形容舞蹈时柔软的腰肢,如同垂柳一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14. “象筯击折歌勿休”:用象筋制成的乐器击打歌唱,歌声不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
15. “玉山未倒非风流”:形容身体硬朗,不倒下就不是风流之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风流的独到见解和个性追求。
16. “眼前有物俱是梦”:指眼前的所有事物都如同梦境一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17. “莫将身作黄金讐”:不要把自己当成黄金那样去追求名利。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和人生观。
18. “死生同域不用惧”:指生死都是自然规律,无需恐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和超然的心态。
19. “富贵在天何足忧”:指富贵都由天定,无需担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的看法和超脱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长歌行》,作者是李咸用,是唐朝的一位知名诗人。诗中的主题主要是对人生的感叹和哲学的思考。以下是我的赏析: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这两句表达的是一种不拘小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享受并无不妥,但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有时甚至需要打破一些束缚和框架。
“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困难。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髪星星稀满头”这句意味着岁月匆匆,时光易逝,人们应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蛾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何不夕引清奏?”这句中,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女子和自己心中的忧虑,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心中有忧愁,为什么不奏响夜晚的清音,让心灵得到慰藉呢?
“朝登翠楼,逢花便折,闻胜即游”这象征着及时行乐、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尽情享受生活。
“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这一句写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表达了他在艺术上的热情与激情。
“象筯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倒非风流”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眼前有物俱是梦,莫将身作黄金讐”这两句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因为一切皆是梦幻泡影,唯有精神的满足才是真实的。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这句话则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和富贵的达观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无须过于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歌行》是唐朝诗人李咸用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00年左右。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代,李咸用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而,尽管家庭条件优越,李咸用并没有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这使得他对社会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功名,但始终未能如愿。这种人生的挫折和失望,使他更加珍视友情和亲情,也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
在创作《长歌行》时,李咸用正在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对未来的憧憬和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他感慨万千。这首《长歌行》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诗中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设问开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又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结尾,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奋发向前。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时代的忧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