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整状元墓寄薛唐卿郎中
始任监州便殒身,我来临奠重悲君。
一名曾冠千人榜,三尺翻如百姓坟。
古木带风号晚照,野花和雨泣秋云。
贤侯若为刊碑碣,乞取东床内翰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开始上任就英年早逝,我来悼念这位朋友。
他曾位列榜首,如今却与平民一同埋葬。
古老的树木在风中哀嚎,傍晚的阳光洒下,野花在雨中哭泣,如同秋天的云彩。
如果贤明的领导能为他的墓碑题字,请用那位才子写的文章吧。
去完善
释义
1. 监州: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王安石担任过的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2. 殒身:死亡。
3. 临奠:吊丧祭奠。
4. 悲君:对死去的人的悲痛。
5. 一名曾冠千人榜:指王安石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科举考试。
6. 三尺翻如百姓坟:指王整的坟墓与普通人的坟墓一样大小。
7. 号晚照:形容傍晚时分风吹树叶的声音。
8. 和雨泣秋云:下雨时伴随着秋云的哭泣声。
9. 贤侯:这里指当时的江东提点刑狱使张斯立。
10. 乞取:请求。
11. 东床:这里指王羲之家的卧室。
12. 内翰文:指尚书省官员起草的诏令。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始任监州便殒身,我来临奠重悲君。” 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王整状元不幸早逝的悲伤之情。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才子,刚刚步入仕途就英年早逝,让人痛心疾首。这里的“我”字流露出诗人的真切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沉痛的哀悼。
颔联:“一名曾冠千人榜,三尺翻如百姓坟。”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王整状元的才华横溢与他的早逝之间的巨大反差。尽管他曾经站在了科举考试的高峰,但如今却长眠于普通百姓的坟墓之中,这无疑是对人才夭折的深深惋惜。
颈联:“古木带风号晚照,野花和雨泣秋云。”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风声、雨声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暮色中的古树被风吹得呼啸,野花在细雨中哭泣,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表达对王整状元离去的哀痛。
尾联:“贤侯若为刊碑碣,乞取东床内翰文。” 这里诗人请求贤明的郡守为王整状元立碑纪念,并希望能请东床内的翰林学士撰写碑文,以此纪念这位英才的一生。诗人寄予厚望,希望后人能记住这位早逝的天才,传承其卓越的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安礼的这首《过王整状元墓寄薛唐卿郎中》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而王安礼作为王安石的长子,受到父亲的牵连,在政治道路上遇到了不少坎坷。此期间,他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薛唐卿。
薛唐卿是北宋著名文人,曾任郎中一职,与王安礼交情甚好。在一次游览过程中,王安礼无意间发现了王整状元墓,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以王整为例,表达了对薛唐卿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同时期,北宋社会矛盾激化,朝政腐败,民众生活困苦。王安石变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在保守派的阻挠下,成效有限。王安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这种感悟贯穿在他的诗作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