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景物美好,独照镜台的女主却满面忧愁。微风吹得蝴蝶翻飞凌乱,清露滋润着百花争艳。她试着掀开罗帘观赏窗外景色,又回到锦绣的筵席前。她的心中充满曲中的哀愁,楼上的离别如影随形。然而她又何尝不想像那吹箫的萧史一样,驾着紫烟翱翔云端。
去完善
释义
1. 春朝:春季的早晨或上午,此处指春天的景象。
2. 物候: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3. 妍:美丽,美好。
4. 愁妇:心中忧愁的女子,此诗中的主人公。
5. 镜台:女子梳妆照镜的台子。
6. 风吹数蝶乱:风轻轻吹过,数只蝴蝶翩翩起舞,看起来有点混乱。
7. 露洗百花鲜:露水洒在百花上,使得花朵显得格外鲜艳。
8. 试出褰罗幌:尝试走出房间,拉开帘幕。
9. 还来著锦筵:又回到布置华丽的宴席上。
10. 曲中愁夜夜:曲子中充满了每一个夜晚的忧愁。
11. 楼上别年年:楼上的离别每年都在发生。
12. 不及随萧史:无法跟随像萧史那样的人(传说中的神仙人物)。
13. 高飞向紫烟:飞向那紫色烟雾飘渺的地方(指仙境)。
去完善
赏析
《春怨》是唐朝诗人郑愔的一首闺怨诗。诗中以春朝为背景,描绘了愁妇眼中的景致和心情。春风吹过,蝴蝶翩翩起舞;露水洗刷过的百花分外娇艳。她试图打开窗帘,欣赏窗外的美景,却又回到了华丽的床榻前。这美好的景象并未缓解她的忧伤,反而让她想起了与情人的离别。夜深人静之时,独守空房的愁绪愈发浓烈。她感叹自己不能像萧史一样,乘鸾飞天,进入仙境,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郁。整首诗将景物、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形象地展现了愁妇的思绪波动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怨》是唐朝诗人郑愔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15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繁荣的唐王朝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著名诗人在那个时代涌现出来,如李白、杜甫等。
郑愔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女性的地位。他在诗中描绘了一个被幽禁深闺的妇女,思念征战的丈夫的痛苦心情。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是很常见的,因为唐朝时期经常发生战争,许多男性被迫离家从军,他们的妻子则在家守候。
另一方面,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在那个时代,女性被期待成为贤妻良母,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不是参与社会活动或追求个人事业。因此,诗中的妇女虽然对丈夫的离别感到痛苦,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职责,守护着家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