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谭学士见寄

标题包含
和谭学士见寄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仿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 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 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 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苎寒亦燠,硬菜苦犹美。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 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久的大道已经分裂破碎,唧唧喳喳的小人们竞相逞强。 他们只在乎外表光鲜,有谁真正了解古人的精髓? 我也因为这种病态而苦恼,默默无言地反思。 在云遮雾罩的地方安家,所有无益的议论都充耳不闻。 梦想追寻伊尹、傅说的足迹,立志成为高尚之人。 人生如白马过隙,忙碌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沉溺于夜读,天亮才起身;简单的生活温暖如春,苦涩的食物也味道甜美。 不是忘记闺房的忧愁,也无法拯救尘世的疾苦。 生死难以预测,何必担心顺利还是不顺呢? 佛祖展示着云端的启示,道德之源在山川脚下展开。 谁说此地是一片乐土,这里无疑是通向德行的道路。 庐陵有一位令人敬仰的人,来访时只为寻访梅花。 叩问我的伦理观念,我无言以对,只能用心感受。 他的诗篇散发着天然的趣味,步伐紧跟古代诗人的历史轨迹。 人生得失自然选择,用柔软的舌头和坚定的牙齿去面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道久磔裂:“大道”指的是真理、事实;“磔裂”意为割裂、分离。整句话表示真理已被歪曲、割裂。 2. 啾啾夸毗子:形容那些盲目附和、阿谀奉承的人。 3. 仿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这句话讽刺一些人只知道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理解古人的精髓。 4.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困扰,只能通过沉默来反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 5.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将自己置身于偏远的地方,对所有的议论都充耳不闻。 6. 梦不到伊傅:“伊傅”指古代名臣伊尹和傅说,这里表示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 7. 鹿鹿何时已:比喻庸碌无为的生活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8. 疏苎寒亦燠,硬菜苦犹美:描述自己粗茶淡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觉得满足。 9.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表示自己对世事的关心并未消失,但仍然无法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10.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描述佛教教义逐渐传播开来。 11. 筑底邦:指建立基础、巩固根基。 12.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表示有一位来自庐陵的朋友来访,这里的“访梅”寓意友谊。 13.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对方询问自己关于道理和道义的见解,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内心已经有明确的答案。 14.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对方的诗歌作品富有天赋,且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传统。 15.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表示无论命运如何,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去完善
赏析
《和谭学士见寄》这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和对真理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他主张超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友谊和沟通的珍视。 在诗歌的第一联,诗人描绘了世间纷扰的现象,指出了人们过分关注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探求古人的精髓。这与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沉默,远离世俗纷争的态度。 在诗歌的中段,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他热爱阅读,简朴生活,不拘泥于琐事,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生死无常,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佛祖和道家的思想,他认为这些哲学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真谛。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他与友人的交流,这种真诚的交流让他深感愉悦。最后,诗人以赞美友人的才华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倡导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也对友谊和沟通抱有深深的期待,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谭学士见寄》是南宋诗人刘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刘黻担任湖州通判一职,主管当地的行政、监察事务。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政治环境险恶。刘黻身处其中,虽未直接参与政治斗争,但难免受到波及。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希望远离政治纷争、过清静生活的愿望。 此外,刘黻当时还面临着家庭变故。他的母亲在这一时期病逝,使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在诗中,他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看,《和谭学士见寄》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它既有作者个人生活的不幸,又有时代政治环境的动荡。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黻才更加坚定地追求内心的宁静,并由此创作出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