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一三
绝罗笼,脱羁锁。
虽是善因,而招恶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摆脱束缚,挣脱枷锁。
尽管有美好的起因,却导致了糟糕的结果。
去完善
释义
1. "绝罗笼":字面意思是摆脱束缚。比喻摒弃世俗杂念,不受外物影响。
2. "脱羁锁":意思是摆脱束缚。"羁"是束缚,"锁"是锁住、牵制,结合起来强调脱离各种限制。
3. "虽是善因,而招恶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种下了善良的因,却得到了不好的结果。这里“善因”指做了善事或产生了好的想法,“恶果”指不良的后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观念。“绝罗笼,脱羁锁”意味着摆脱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然而,修行者虽然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善因),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引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恶果)。这反映了禅宗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因果报应并非总是一一对应,善行未必总会带来好报,有时甚至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这种思想有助于我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得失与无常,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更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一三》是宋代高僧释崇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禅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临济宗,其影响力巨大。
释崇岳作为临济宗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他曾在山林深处修行多年,历经风雨,始终坚守信仰。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钻研佛学经典,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此外,他还广泛结交各界友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弘扬佛法,帮助百姓解决问题。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由于外患不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释崇岳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传播佛法,启迪人心,使人们能够摆脱痛苦,追求幸福生活。
在这首诗中,释崇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法的坚定信念。他认为,生活中的种种困境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物欲所困,便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