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玉树歌残月上弓,谁将白刃斩春风。
妄言若不惩高叟,断案如何服太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树歌声渐远,月亮如弓挂天边,谁能用锋利的刀刃去斩断春风呢?如果不惩罚那些乱说话的高傲者,又如何能让太公心服口服地审理案件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玉树:这里是比喻张丽华的美貌。
2. 歌残:歌声停歇,这里指隋灭陈的战争。
3. 月上弓:月亮升起在天空中,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也预示着战争的结束。
4. 白刃:锐利的刀剑,这里指战争。
5.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美好与和平。
6. 高叟:指陈朝的高平,这里的"高叟"指的是陈朝的高平公主,她是张丽华的儿媳,因为说出了预言而被杀。
7. 断案:处理案件的决策,这里指隋灭陈的战争。
8. 太公:周文王的祖父,他处理案件公正无私,这里用来比喻隋文帝在处理战后的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张丽华》,是诗人方一夔针对历史人物张丽华的一段评价。张丽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因才貌双全而受到南朝陈后主宠爱,后被隋朝军队所杀。
首句“玉树歌残月上弓”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场景,歌女们在战场上歌唱,弯月如弓,表达了战争的惨烈和历史的沧桑。
第二句“谁将白刃斩春风”意指英雄豪杰的勇敢,以白色刀刃比喻英雄之英勇,虽有春风拂面却一往无前。
第三句“妄言若不惩高叟”意味着人若随意散播谣言必须受到惩罚,这里的"高叟"是高力士的谐音,代表权力者。
最后一句“断案如何服太公”意为公平、公正的断案能让民心所向,如同太公望治理国家一般井井有条。
整首诗通过描述历史场景,颂扬英勇者的行为,同时告诫人们要遵守法治,以示作者的深谋远虑与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丽华》是南宋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诗中所述的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妃子,美貌聪慧,深受宠爱。
诗人方一夔身处南宋末年,此时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被金人占领,南方则陷入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张丽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深忧虑。他担忧南朝陈后主的悲剧在南宋重演,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励精图治,挽救国家危机。
诗人方一夔的人生际遇在此时也是相当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当时朝廷的腐朽无能而辞官归隐。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