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驿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倂觉起离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青山边旅行的夜晚停泊,庭院里满是秋天的露水和寒冷。
月光照进房间里,躺在床上能听到江水流淌的声音。
山中的树上回荡着猿猴的叫声,驿站的楼上飞舞着萤火虫的光芒。
在他乡面对这落叶凋零的景象,内心更加感到离别和忧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深渡驿:古代驿站名。
2. 旅泊:旅途中停泊。
3. 青山:山色青翠的山。
4. 荒庭:荒废的庭院。
5.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早晚露水增多。
6. 洞房:古人指卧室。
7. 月影:月光下的影子。
8. 高枕:枕头垫得很高,表示舒适地躺着。
9. 江流:江河的水流。
10. 猿响:猿猴的叫声。
11. 寒岩树:寒冷的岩石上的树木。
12. 萤飞:萤火虫飞舞。
13. 古驿楼:古代的驿站建筑。
14. 他乡:别的地方,外地。
15. 对:面对。
16. 摇落:凋谢;零落。
17. 併:同“并”。
18. 离忧:离别时的忧愁。
去完善
赏析
《深渡驿》是一首描绘旅途夜泊之景的诗歌,作者张说以简练而富有感情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所见的山水景色及心情的变化。
首联“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停泊在青山之下的情景,和荒凉的庭院里白露纷飞的秋天景象,奠定了全诗孤独、寂寥的氛围。
颔联“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进一步描绘了深夜独处的场景:明亮的月光照进屋内,诗人枕着高枕头倾听着江水的声音。这种宁静的夜晚,更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颈联“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写诗人所见之景:猿猴在寒冷的岩石上啼叫,萤火虫在古老的驿站中飞舞。此联通过对动物与古老建筑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处。
尾联“他乡对摇落,併觉起离忧”,表达出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天的落叶,倍感离别的忧伤。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变迁,反映出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展现了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深渡驿》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12年左右的唐玄宗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说是唐玄宗的宠臣,曾担任过中书令、兵部尚书等重要职务。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在他被贬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慨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深渡驿》。
时代背景方面,唐玄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醉心于诗歌创作,张说作为当时的一位重要文臣,他的作品深受时人的喜爱。同时,由于受到朝廷的优待,他的诗篇也具有较为积极的社会意义。
总之,《深渡驿》这首诗是张说在不顺利的人生际遇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