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左冯寺楼闲望

标题包含
左冯寺楼闲望
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1. 早年经历:寇准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寇湘曾担任国子监教授。寇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在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思考着一年的往事与真理之道,独自倚靠在左冯城外的楼上。远眺地平线却看不到故人,只有无尽的暮天和悠悠流水。
去完善
释义
《左冯寺楼闲望》是宋代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左冯:古郡名,今陕西咸阳市北。这里指代京城。 2. 至道年:至道为宋太宗的年号,共计三年(995-997)。此处可能指宋代初期。 3. 独倚:独自依靠着。 4. 平皋:平地上有草的地方。 5. 暮天:傍晚的天空。 6. 水悠悠:江水浩渺无边。
去完善
赏析
《左冯寺楼闲望》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文人寇准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描述在左冯寺楼上遥望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首句“闲思至道年中事”,以“闲思”为引子,引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至道年是宋朝的一个年号,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过去岁月的怀念。 第二句“独倚左冯城外楼”,描述了诗人在左冯寺楼上的孤独身影。通过“独倚”一词,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同时,这句诗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目断平皋人不见”,诗人用“目断”来形容自己望向远方的情景。平皋是古代的一种田亩,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然而,诗人看到的是“人不见”,表达了他的失望与无奈。 最后一句“暮天无际水悠悠”,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黄昏景色。暮天无际,江水悠悠,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这里可能是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说,《左冯寺楼闲望》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在左冯寺楼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感慨与期待。诗人的情感丰富而深沉,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左冯寺楼闲望》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寇准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85年,正值寇准被任命为晋州知州期间。在这段时间里,寇准的政治生涯逐渐走向高峰,他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族政权也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寇准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深感国家的安危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因此他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左冯寺楼闲望》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中以“满眼风光”来形容国家繁荣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而“谁念”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希望朝廷能够关心百姓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