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骊山歌

标题包含
骊山歌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隠隠横翠红。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廌(1059年-1109年),字方叔,号德隅斋主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北宋文学家。 李廌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见长。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您的题目要求较为复杂,我尝试为您翻译这一首古文诗。原诗描绘了古人对于皇帝居于深宫之中的场景想象,并以此表达对统治者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我将尽量用优美的现代白话文进行翻译: 贵为天子,九重宫殿犹如天上,令人难攀; 君王如同天地,端坐法宫之中。 人生在世,最难求的是安宁与稳定; 为何来到这骊山之中? 华丽的宫殿之间,复道连通着黄金阙; 楼台巍峨,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密林幽谷中迷失了八匹骏马, 朝东暮西地劳驾着六龙神车。 六龙西行去往峨眉山中的栈道, 悲伤的风吹进了华清池院。 霓裳羽衣已经散尽,空空如也, 麋鹿在荒芜的市集间游荡。 我在春天的时候登上了朝元宫, 但已是半老徐娘,满地落花无人清扫。 檐角高耸的羯鼓楼挂满了夕阳, 长生殿的古树上新绿初生。 可悲的是那些吴楚两地的乡巴佬, 他们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修建了高台, 却已经承受不住这份辛劳,令人哀伤。 长杨五柞的汉室幸运地免于覆灭, 而江都楼却因为隋朝的自大而沉沦。 自古以来,追求享乐会丧失道德, 安逸的生活如同毒酒,让人沉迷其中。 三风十愆这些古老的告诫, 意味着骊山的奢华并不一定导致国家的灭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君门:帝王的宫廷。 2. 九重:指极高的地方,这里借指朝廷。 3. 法宫: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4. 安稳:安定平稳的生活。 5.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因相传为骊龙所居,故以名山。 6. 复道:楼阁之间架空的通道。 7. 金阙:黄金打造的天宫之门,借指皇宫。 8. 楼观:道教宫观。 9. 翠红:指青翠的山色与娇艳的花朵。 10. 八骏:传说中周穆王有八匹骏马。 11. 六龙:指皇帝的车驾。 12. 西幸:向西巡游。 13. 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 14. 华清院:华清宫,位于骊山北麓。 15. 霓裳:唐玄宗创作的舞曲。 16. 羽衣:指道士的服装。 17. 麋鹿:指失位的皇帝。 18. 墟市:乡村集市。 19. 朝元:朝见玉皇大帝。 20. 羯鼓楼:古代报时的高楼。 21. 长杨:西汉的长杨宫。 22. 五柞:西汉的五柞宫。 23. 吴楚: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楚国。 24. 醯鸡:蚂蚁,比喻微不足道的人物。 25. 长杨五柞汉幸免:意指汉武帝依靠长杨宫和五柞宫免于灾祸。 26. 江都:隋炀帝杨广在位时的都城。 27. 三风十愆:古代用于劝诫帝王的三种恶风。
去完善
赏析
《骊山歌》是一首描绘骊山风光与历史感慨的诗篇。诗中通过对骊山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上在此发生的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教训的反思和警示。 诗的开篇以“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威严和高高在上的地位。然而,紧接着诗人以“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发问,暗示出皇家的安逸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带来灾难。 接下来,诗人通过“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以及“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描绘了骊山的壮丽风光,同时也表现出皇帝生活的豪华与忙碌。然而,这种表面的繁华却掩盖不住内在的危机,正如诗中所写的“悲风便入华清院”,以及“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展现出皇家的衰败景象。 随后,诗人又以“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进一步描绘了骊山的荒芜景象,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表达了对历史上吴楚两国和隋炀帝的悲剧性命运的同情。 最后,诗人以“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警示人们,历史上的许多国家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骊山的诱惑,而是因为他们的领导者过度追求奢华和安逸,导致丧失道德,最终走向灭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骊山歌》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李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086年前后,也就是宋神宗元丰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廌正值青年时期,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当时北宋的社会政治环境并不乐观,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对外则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这些都让李廌感到忧国忧民的沉重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廌写下了《骊山歌》。他以骊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幸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摆脱困境,实现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骊山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忧患的时代,作者李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