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秦少章蜡梅
底处娇黄蜡样梅,幽香解向晚寒开。
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犹如鹅黄色的蜜蜡一般生长在底部,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在寒冷的夜晚悄然开放。远方的故人还没有从山岭那边传来消息,但是春意的气息已经率先抵达了江南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底处:哪里,表示某物的位置或存在的地方。此处指蜡梅的所在地。
2. 娇黄:嫩黄色。这里形容蜡梅的颜色。
3. 蜡样梅:像蜡一样的梅花,这里是比喻蜡梅花朵的形状和质地。
4. 幽香:淡淡的香气,表示蜡梅的香气淡雅而持久。
5. 解向:懂得向。解,理解、懂得;向,朝向、向着。
6. 晚寒:夜晚的寒冷。这里指冬天的寒冷天气。
7.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居住在岭南的朋友。
8. 岭头信:来自岭南的消息。岭头,岭南地区;信,消息、信息。
9. 先报:提前报告、告知。
去完善
赏析
《次韵秦少章蜡梅》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一首描绘蜡梅的诗。诗中以蜡梅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期盼之情。首句“底处娇黄蜡样梅”中,诗人通过描述蜡梅的颜色和形态,突出了蜡梅的娇美和独特之处。接着在“幽香解向晚寒开”一句中,诗人用“幽香”一词表达了蜡梅花的香气之清幽,同时也暗示了蜡梅不畏严寒、适应恶劣环境的品质。
在诗的后两句“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中,诗人提到岭头的消息尚未传来,但蜡梅花已率先给江南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既是对蜡梅美丽形象的赞美,也是诗人对于故人的思念和对春天到来的热切期待。整首诗以蜡梅为主题,从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蜡梅的特点,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期盼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秦少章蜡梅》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世纪,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李廌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以博学多才、诗文俱佳而闻名于世。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这使得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李廌所处的时代,北宋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士人阶层日益腐化,道德沦丧。这种背景下,李廌通过咏物诗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他笔下的蜡梅,既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又代表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通过对蜡梅的赞美,李廌传达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