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赵庐州送淮白 其二

标题包含
谢赵庐州送淮白 其二
淮泗曾经禹决余,斯民无复惧为鱼。 鱼枯却识江南岸,应有临渊羡不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淮泗地区过去曾经因洪水泛滥而成为一片泽国,夏禹曾在这里治水。当地百姓不必再担忧变成鱼鳖了。虽然河岸干枯时还能认得这里是江南,但面对浩渺的水面,人们还是感叹不已,觉得只有羡慕水中的游鱼才是最好的选择。
去完善
释义
1. "淮泗":淮河与泗水,这里指代淮河下游一带的地区。 2. "禹决":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开凿了许多河道,疏导水流。 3. "斯民":这里的人民。 4. "无复":不再。 5. "惧为鱼":害怕成为鱼儿的境地,即遭遇洪水淹没的灾难。 6. "鱼枯":鱼儿干枯,这里指水位下降,河床裸露。 7. "却识":反而认识。 8. "江南岸":长江南岸,这里指代淮河下游一带地区。 9. "临渊羡不如":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指看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心生羡慕之情。这里的“临渊羡不如”是说羡慕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感叹自己无法帮助他们。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淮地区水患与民生问题的诗。诗人首先以大禹治水的事迹为引子,表现出淮泗地区人民因历史悠久的洪患而感到的恐惧。然后通过“鱼枯”的意象描绘出洪水退去后的景象,暗示民众所受到的磨难以及他们的希望和期盼。最后一句则传达了即便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坚韧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民众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谢赵庐州送淮白 其二》,是南宋诗人王遂所创作的七言绝句。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即南宋理宗绍定七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的金国逐渐衰落,而南宋则相对稳定,但也承受着来自金国的压力。 在这段时间里,王遂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担任过县尉、知州等职,后因与权臣史弥远政见不合而被罢免,从此归隐田园。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表达了他的田园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遂正生活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的农村。此时他已经辞官归隐,过着农耕生活。赵庐州是他的朋友,两人交往甚密。在一次聚会中,赵庐州送给王遂一些淮白(一种淮河流域产的白色鱼)。王遂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赵庐州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