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聪自闻
参天定林木,无地妙高台。
每忆金陵去,谁同玉局来。
乾坤新润泽,河洛久风埃。
十里南州路,荷香独棹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耸立的树木茁壮成长,却没有地方建造宏伟的高台。
回想起曾经的南京之行,有谁与我一起前来欣赏这美景?
天地间充满新生与活力,而河洛之地却已饱受风沙的侵蚀。
沿着南州的道路漫步十里,只有满塘荷花和一叶孤舟相伴而归。
去完善
释义
1. 参天:高耸入云的树木,形容树木高大。
2. 金陵:南京的古称。
3. 玉局:指宋朝的著名文人苏辙,此处用他的名字来形容朋友的才华。
4. 乾坤:古代常用词汇,用来表示天地或整个世界。
5. 河洛:黄河和洛水的并称,此处用来代指中国中部地区。
6. 南州路:指南方的一条道路。
7. 荷香:荷花的香气。
8. 棹回:划船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聪自闻”,是王遂写给友人的一首抒发自己心志的诗歌。
首联“参天定林木,无地妙高台”,诗人以广袤的山林和虚无的高台起笔,凸显出天地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
颔联“每忆金陵去,谁同玉局来”,诗人回忆了自己与友人曾在金陵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怀念之情,同时也有“斯人已逝,谁能共我回忆”的感慨。
颈联“乾坤新润泽,河洛久风埃”,诗人看到自然的轮回变化,富有哲理的描述使诗意得以深化,更反映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洞察。
尾联“十里南州路,荷香独棹回”,写诗人独自泛舟南州,欣赏十里荷花的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聪自闻》是唐代诗人王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世纪,也就是唐代的中后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诗人王遂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性格刚直,不愿迎合权贵,遂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过着田园生活,与山水为伴,与朋友诗文唱和,心情愉快。然而,他在生活中也遭遇了诸多挫折和困苦,如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等,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寄聪自闻》这首诗中,王遂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他以“身病自念苦”开篇,揭示了自己因疾病而痛苦的心境。接着,他以“心忧谁分疏”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他以“岁月不贷人”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真挚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