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青阳士友
离红百颗橘千头,何似南枝雪未收。
国为和羹思是晏,士因止渴忆兴周。
笑谈谷口终当隠,出处胸中要熟筹。
夜月九华浮动处,痴顽宁复照斋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棵橙红的果树结着上百个果实,为何还比不上南边枝头那未消融的雪花?国家把和美味的汤视为最重要的(如同宴一样重要),知识分子为了解渴也会回想起兴国的故事。谈论着陶潜的隐居,出处应该心中有数。当明月升起之时,九华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那痴迷的人又怎能对着这般美景无动于衷呢?
去完善
释义
1. 离红:指橘子果皮的颜色。这里借指橘子。
2. 南枝:指南方的橘树枝条。
3. 和羹:一种以汤为基础,加入各种食物烹饪而成的菜品,喻指国家政治和谐。
4. 是晏:即宴(晏),指宴会、聚会。
5. 止渴:用茶或水解除口渴,喻指解决国家的需求。
6. 兴周:指振兴周朝,此处以周代指中国。
7. 谷口: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20公里处。这里借指隐逸的地方。
8. 出处:出仕与退隐。这里指选择做官还是隐居。
9. 要熟筹:需要仔细考虑。
10.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
11. 痴顽:愚钝顽固的人,这里是作者自嘲之词。
12. 斋丘:修道者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青阳士友”,表达了诗人王遂对士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治乱的关注。
首联以橘子和南枝雪的形象,描绘了美丽江南的景象。橘子代表繁荣富饶的生活,而南枝雪则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稳定。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乱的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颔联诗人引用典故,指出国家需要像晏子那样的人才来治理,而士人也应像周兴那样为国家分忧解难。这里诗人强调了士人应有担当,为国为民尽忠尽职。
颈联诗人描述了自己笑谈谷口,打算归隐山林的意愿。此处表达了诗人既想隐逸又不甘寂寞的心情,体现了他矛盾的心态。
尾联诗人再次以夜月九华的形象收尾,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夜月九华浮动处,象征诗人胸怀大志,心系国家百姓,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他都会坚守初心,为国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赠青阳士友》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的宁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学创作也十分活跃。
王遂,字去非,浙江台州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尤其擅长诗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多次参加科考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也对官僚体制感到失望。
在这个背景下,王遂选择远离官场,回到自己的家乡青阳,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这里,他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交往甚密,互相交流诗歌创作的心得。这首《赠青阳士友》就是他在这一时期与友人交流时创作的。
在诗中,王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不满。他以青阳的山川风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