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蒋少闵云巢
欲向云端问子巢,陵虚骛远恐疲劳。
悬知实地平如掌,何处人间有此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询问子巢在云端的哪个地方,可能会因为路途遥远而疲劳不堪。
可知道,一旦到了实地上,一切便会如同手掌般平坦,究竟在哪里的人间会有这么高的地方呢?
去完善
释义
《题蒋少闵云巢》是南宋诗人王遂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题:标题,“题蒋少闵云巢”意为写给蒋少闵的《云巢》这首诗。
2. 蒋少闵:人名,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3. 云端:高空,这里指天空或云端的地方。
4. 问子巢:询问你的住处。子,敬称;巢,居所。
5. 陵虚骛远:形容飞得高,离地面远。陵,升腾;虚,天空;骛远,追求远方。
6. 悬知:预知,预料。
7. 实地:地面,与“云端”相对。
8. 平如掌:平整得像手掌一样。
9. 何处:哪里。
10. 人间:人世间,尘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意象、哲理的思辨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古代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云端”、“子巢”、“陵虚”等词语,构建了宏大的视野,展现出作者在哲学思考中对人生的高度追求与独特领悟。
首联中,诗人以“欲向云端问子巢”开篇,以强烈的好奇心引出云端之上那神秘的“子巢”。这一场景创设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然而诗人又紧接着警示我们:“陵虚骛远恐疲劳。”这意味着追寻真理和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颔联是整首诗的主题句,表达了诗人的哲思:“悬知实地平如掌,何处人间有此高。”这里的“实地”象征着生活中的现实世界,而“平如掌”则暗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要理解生活的真相,就必须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虚怀若谷的心态。同时,他还指出,虽然人生之中可能遇到的高峰险阻重重,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攀登,便能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熔哲理、景象、情感于一炉,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审美体验,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遂的这首《题蒋少闵云巢》诗作于南宋理宗时期。这个时期的南宋国运日渐衰落,北方的金国和蒙古都对南宋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绪。
王遂本人在当时也是一个有抱负、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他曾上疏弹劾权臣贾似道,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政治弊端,结果遭到贾似道的陷害,被贬谪至江西赣州。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忧虑。
在他的朋友蒋少闵的居所“云巢”前,王遂借景抒怀,以云巢为题,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通过对云巢的描绘,表达了希望像云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想,这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