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凤台

标题包含
登凤台
无觅台城处,岿然却此台。 青山三面立,白鸟半天回。 有酒同僧上,无诗唤友来。 谪仙骑凤去,应是叹时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难寻昔日那座楼台,如今只剩下这座坚固的平台。 三面环着郁郁葱葱的青山,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带着美酒与僧人共享,没有好诗呼唤朋友们一起来品味。 那位骑凤而去的谪仙应该也在感叹时光的无情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台城:古代南京城的别称。这里指诗人所在地的金陵(今南京市)一带的故址。 2. 岿然:高大独立的形象。 3. 白鸟:白色的飞鸟。 4. 半天回:形容飞翔至半天高又返回的景象。 5. 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这里借指李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凤台的所见所感。首联“无觅台城处,岿然却此台”,表达了诗人未能找到昔日繁华的台城的失落之情,同时也突显了眼前凤台的壮观景象。 颔联“青山三面立,白鸟半天回”,通过对青山和白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内心油然而生的壮丽之感。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寥落。 颈联“有酒同僧上,无诗唤友来”,表达了诗人邀友人共享美酒、共谈诗词的愿望,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尾联“谪仙骑凤去,应是叹时哉”,以李白作为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凤台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哀叹和对友情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遂的《登凤台》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国家兴衰和个人抱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振兴的热切期盼。 创作背景方面,这首《登凤台》大约创作于南宋初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间。这一时期,中国北方被金国占领,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内心的宁静。在国家分裂、民生疾苦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王遂的个人际遇方面,他身为士人,满怀报国之志。然而,南宋初期的官场腐败,使得许多有志之士难以施展才华。这使得诗人对现实更加不满,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因此,他在《登凤台》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振兴的期待。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期,儒家文化得到复兴,士人阶层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度较高。同时,金兵入侵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反抗情绪高涨。这些社会现象都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