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后梅
阿母亲栽白玉堂,分明雪色变青黄。
不须徙倚横枝看,留作江南第一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阿母的院子里种着一丛丛玉树,白雪般的色泽已变得有些许青绿。不需要在枝叶间流连张望,这美景定会留下江南最美的芳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阿母:即指作者的母亲。
2. 白玉堂:比喻梅花洁白如玉的花朵。
3. 分明:清楚明显。
4. 雪色:梅花的颜色,因为梅花通常呈白色或淡黄色。
5. 青黄:绿色和黄色之间的过渡色,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颜色变化。
6. 不须:不需要。
7.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8. 横枝:横向伸展的树枝。
9. 留作:留下作为。
10.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11. 第一香:最好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堂后梅》是南宋诗人王遂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阿母亲栽白玉堂”,以母亲的视角和口吻描述了梅花树的种植情况。“白玉堂”在这里指的是梅花的洁白和高贵品质,而“阿母”则是诗人对母亲的亲切称呼。这句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次句“分明雪色变青黄”,通过对比梅花的颜色变化,表达了梅花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从“分明雪色”到“变青黄”,可以看出梅花从盛开时的洁白无瑕到凋谢时的青色与黄色交织的过程。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变化,还传达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第三句“不须徙倚横枝看”,诗人告诫读者不要过分关注梅花的凋谢和衰败,而是要欣赏它盛开的美丽。这里的“不须徙倚横枝看”可以理解为诗人提醒我们关注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生命的自然轮回。
末句“留作江南第一香”,是对梅花的赞美和怀念。“留作江南第一香”意味着梅花成为了江南地区最美的风景之一,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句话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遂的《堂后梅》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梅花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社会逐渐趋于稳定。诗人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
王遂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南宋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立志要为国家效力,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他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担任过朝廷的一些职务。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这使他倍感失望。
在这一时期,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梅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正是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精神品质。此外,他还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堂后梅》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初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王遂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国家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