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九江宗族

标题包含
寄九江宗族
手㔉三茅印月痕,却思庐麓接云根。 便将百战开勋业,何似丹心遗子孙。 行尽义丰思古迹,旧曾敷浅出高原。 因思百事俱闲外,惟有人间道最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月亮下,手握三茅仙山印记,让人不禁想起庐山的高耸入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一颗赤诚之心,留给子孙后代传承。走遍义丰,追思古迹,那里曾是繁华之地。人世间事纷繁复杂,唯有道德伦理是最为尊贵和重要的事。
去完善
释义
1. 三茅:指江西庐山的三座山峰。印月痕:形容月色映照在三茅峰上的美景。 2. 庐麓:庐山脚下。接云根:与云雾相接的山脚。 3. 百战:多次战斗。勋业:功业,这里指治理九江地区的政绩。 4. 丹心:赤诚的心意。遗子孙:传给子孙后代。 5. 义丰:即九江地区。思古迹:思考当地的古代遗迹。 6. 敷浅:陈述浅显的道理。出高原:离开地势高的地方,这里指从高处向低处传播教化。 7. 因思:于是想到。百事:各种事情。闲外:闲暇之余。 8. 人间道:人世间的道理。最尊:最为重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九江宗族”,作者是王遂。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家族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宗族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手劚三茅印月痕,却思庐麓接云根”,描述了诗人站在庐山的山脚下,遥望山顶,月色下的庐山犹如一幅画卷,山脚处的庐麓则与云端相接,充满了神秘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宗族的眷恋之情。 颔联“便将百战开勋业,何似丹心遗子孙”,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感慨。他想到自己的先祖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而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礼物。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的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颈联“行尽义丰思古迹,旧曾敷浅出高原”,描述了诗人行走在义丰故地,感叹着历史的变迁,回忆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这里的高原,既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坚守。 尾联“因思百事俱闲外,惟有人间道最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唯有坚守道德伦理,遵循人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尊贵。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底线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九江宗族》是南宋诗人王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2年前后,当时南宋与金国战争频繁,家国破碎,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遂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后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抗金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却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排挤,最后被迫退隐江湖。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苦难。 在同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对外采取妥协政策,对内则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然而,由于朝政腐败、军事失利等原因,他们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这使得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