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检受御书
晋宋风流自不凡,天令此地为回环。
市藏白水风烟外,路入高林紫翠间。
字炳日星摇翰墨,敬存铭刻在心颜。
须知太守缘民乐,来岁勤农在此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晋朝宋朝的风流人物自然不一般,上天的安排使得这个地方充满回环之美。市场上的繁荣就像白水的烟波,道路则延伸至繁茂的高树林中。文字熠熠生辉如同太阳星辰般闪耀着光彩,敬意铭刻在心上。要知道,太守之所以会来到这里,是因为他关心百姓的快乐,而明年这里将成为农耕的重要地点。
去完善
释义
1. 晋宋:指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
2. 天令:天意安排。
3. 回环:环绕。
4. 市藏白水:指集市位于白水江附近。
5. 路入高林:指道路通向茂密的树林深处。
6. 紫翠:青绿色相间的美景。
7. 字炳日星:形容文字熠熠生辉,如同星星一样闪耀。
8. 敬亭山:位于中国安徽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9.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10. 缘民:关爱民生之意。
11. 勤农:鼓励农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敬亭山欣赏御书的情境。首联“晋宋风流自不凡,天令此地为回环”点明了背景时间,表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流才子们卓尔不群的才华与气质。颔联“市藏白水风烟外,路入高林紫翠间”则通过远景和近景相结合的手法,描述了诗人在欣赏书法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强调了周围景色美不胜收。
颈联“字炳日星摇翰墨,敬存铭刻在心颜”赞美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凸显出皇帝赐予的御书犹如星星般闪耀光辉,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荣誉的敬仰之情。尾联“须知太守缘民乐,来岁勤农在此山”表明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为民谋福祉的决心,暗示了诗人视农事为百姓安乐之本,表达了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敬亭山检受御书》是唐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创作于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国家仍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由于战乱的冲击,文人墨客纷纷寻找精神寄托,借诗言志成为他们的主要方式。
王遂,唐玄宗时期著名文人,历任太学博士、国子祭酒等职。他博学多才,尤以诗文见长。在这一时期的王遂,虽身处庙堂之高,但心系天下苍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有深深的担忧和关注。此诗反映了他在面对战后残局时,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