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台柑寄漫塘报以诗用韵谢之

标题包含
以台柑寄漫塘报以诗用韵谢之
屈平作颂独称渠,曾比西山立懦夫。 君子得舆知有待,高林硕果未尝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屈平之作,独树一帜,犹如屹立在西山之巅的勇者,激励着无数后辈。君子们在得到这份智慧时,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正如高大的树林中结满果实,每一份努力都有其价值所在。
去完善
释义
1. 屈平: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2. 颂:这里指《离骚》等诗歌作品。 3. 渠:他,指代屈原。 4. 西山: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5. 立懦夫:激励胆怯的人。这里比喻屈原作品具有坚韧不屈的品质。 6.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自己。 7. 得舆:得到车马,这里指得到社会认可。 8. 高林:高大的树林,这里喻指朝廷或国家。 9. 硕果:果实丰满,这里指有价值的成就或成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以台柑寄漫塘”是作者王遂向他的朋友传递的一种情愫,可能是他对这位朋友的敬意或感激之情。在这首诗中,他用了屈原的典故来赞美他的朋友。 首句“屈平作颂独称渠”,诗人提到屈原的名字,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被誉为“楚辞之父”。在这里,诗人借用屈原的形象来形容他的朋友,说明他在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第二句“曾比西山立懦夫”,诗人提到了“西山”这个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钦佩之情,认为他就像西山一样坚韧不拔。 接着,第三句“君子得舆知有待”,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同时也表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 最后一句“高林硕果未尝无”,诗人以“高林硕果”为喻,表明虽然路途艰辛,但只要付出努力,终究会有收获。这是对朋友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台柑寄漫塘报以诗用韵谢之》是宋代诗人王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在这段时间里,王遂正担任潮州知州一职,负责治理当地政务。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与金朝的战争不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而潮州地处广东东部沿海地区,远离政治中心,相对较为安宁。然而,由于战乱和天灾等因素,当地百姓生活仍较艰难。身为地方官员的王遂,忧国忧民,努力推行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负担,改善民生。 在个人生活方面,王遂个性刚直,为官清廉,坚持正义,不畏权贵。他曾因为上疏直言朝政弊端而被贬谪。这次任职潮州,他仍然秉持初心,关心民间疾苦,努力为民众谋福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