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宿镇城寺

标题包含
夜宿镇城寺
风挟潮头上,雷将雨脚俱。 天应念民物,地得限江湖。 凿堰流平未,颓堤浪入无。 不眠频问晓,白欲上人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夹带着潮头汹涌而至,雷声滚滚伴随大雨倾盆。 上天应当关心百姓的生活与万物生长,大地有限制江河湖泊的作用。 水位上涨、水流湍急、河床尚未疏浚稳定,破败的堤坝挡不住浪涛的冲击。 焦虑失眠的人们频繁探问拂晓时分,额头白发却日渐增多。
去完善
释义
1. 挟:携带,带有。这里指风吹来。 2. 头:源头。 3. 雷将雨脚俱:雷声和雨滴一起出现。雨脚,即雨滴。 4. 天应念民物:天地应该关心民间百姓的生活和万物生长。 5. 地得限江湖:大地得到江河湖海的限制。 6. 凿堰流平未:挖掘水库使得水流平稳。堰,指堤坝。 7. 颓堤浪入无:损坏的堤坝使得波浪侵入。 8. 不眠频问晓:因为担忧风雨状况无法入睡,频繁询问早晨的情况。 9. 白欲上人须:形容乌云将要散去,阳光即将出现。人须,即人的胡须,这里指云的形状。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由“风挟潮头”和“雷将雨脚”的生动景象,揭示了大自然暴怒时的无情力量,同时表达了人民在这种天气中生存的艰难。诗中以天地为念,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忧虑。诗人观察入微,通过描绘洪水滔天的状况,揭露了江河流域地势的不合理之处。 整首诗充满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作者巧妙地运用对话的形式,暗示自己面对这种自然灾害而彻夜难眠,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黎明到来的渴望。结尾处的“白欲上人须”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的画面,彰显了人们在大自然的洪流中求生的精神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夜宿镇城寺》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 在王遂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这种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曾在地方任过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以教书为生。他的诗歌作品,如《夜宿镇城寺》,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这个时期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王遂的诗歌以其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