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薜道士

标题包含
赠薜道士
觌面逢幽侣,装怀解吏纷。 曾敲筠户月,屡宿柳塘云。 离索知余恨,来过谢子勤。 山中新雨足,几处未耕耘。 入道犹将母,人心信秉彝。 每能图乐事,谁与写时思。 欲觅徽君笔,难当幼妇辞。 只应忧世切,聊此觉良知。 周诗山寺满,骑马□中寻。 淡泊人无识,吟嗟子独深。 动中观造化,静处养灵襟。 且学渠根本,篇章莫费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见面遇到隐士伙伴,心头散尽烦冗俗务。 曾经叩响竹门望月,多次留宿水边看云。 离群索居识得遗憾,临别感谢你的热情款待。 山中新雨后草木丰茂,几处尚未耕种土地。 投身道教仍惦念母亲,人心相信天性善良。 常能寻求快乐的事,谁能与我分享此刻的思考? 想要寻觅雅致的笔墨,难以承受情深意重的辞藻。 只因为忧虑世事急切,暂且以此体悟良知。 周朝诗篇多载寺庙,骑马在山水间探寻。 淡泊的人缺乏认知,只有你独自深情低吟。 动静之间观察自然,宁静之处滋养心灵的胸怀。 不妨学习他的根基,诗篇无须浪费太多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觌面":意指见面或当面。在这里,是表示遇见的意思。 2. "幽侣":意思是隐逸的友人,这里指的是薛道士。 3. "装怀":指在心中藏有某种情感或态度。 4. "离索":离别疏远,孤寂无伴。 5. "来过多谢子勤":感谢薛道士多次来访。 6. "新雨足":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雨水充足。 7. "秉彝":天性的意思,古人认为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出于天性。 8. "入道犹将母":即使进入道教,仍然挂念着母亲。 9. "人心信秉彝":人们相信人性本善。 10. "周诗山寺满":周围的山上寺庙遍布。 11. "淡泊人无识":默默无闻,不追求名利的人不被人们认识。 12. "动中观造化":在行动中观察事物的变化发展。 13. "静处养灵襟":在宁静的地方修养自己的灵性。
去完善
赏析
《赠薜道士》是唐代诗人王遂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士薜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首联“觌面逢幽侣,装怀解吏纷”,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对道士薜的敬意。诗人通过与薜道士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他的幽静和超凡脱俗。通过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争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曾敲筠户月,屡宿柳塘云”,生动地描绘了道士薜的日常生活。诗人以月亮、云朵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了道士薜宁静致远的修行生活。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道士薜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 颈联“离索知余恨,来过谢子勤”,表达了诗人对道士薜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只有远离尘世的喧嚣,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道士薜的勤奋修行,更是让诗人深感敬佩。 尾联“只应忧世切,聊此觉良知”,则揭示了诗人创作本诗的意图。诗人担忧世人的迷惘,希望通过赞美道士薜的高尚品质,唤醒人们的良知。这一句既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期许,也是他对世人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薜道士》是宋代诗人王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5年左右,即南宋时期。此时,正值金兵南侵,中原地区战事不断,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王遂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曾以直言敢谏著称,却因触犯权贵而遭到排挤,官职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与道士薜的交谈,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同时期,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渴望从中寻求精神寄托。在这种情况下,像薜道士这样的方外之人成为了文人墨客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对象。诗人通过对薜道士的描述,传达了他在动荡时局中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