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顺宁庵
千章松桧护泉台,无复牛羊日下来。
安有良心亲付授,却教容易着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棵松树和桧树守护着泉水之台,再也没有了羊群和牛群在日间来此嬉戏。
这样的美景让人想起了父母亲无私的付出和教育,希望他们能够保有初心,不被尘世纷扰所累。
去完善
释义
1. 千章:指成片的松树与桧树。
2. 松桧:松树与桧树的合称。
3. 泉台:泉水边的平台。
4. 无复:不再有。
5. 日下:指太阳西落之处,此处的意思是傍晚时分。
6. 安有:哪里有。
7. 良心:善良的心地。
8. 亲付授:亲自教授。
9. 却教:却叫。
10. 容易:轻易。
11. 着:沾染。
12. 尘埃:尘土,比喻世俗的污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与保护意识。首句描绘了松林和水泉交织的优美环境,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宁静和谐。次句则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这种美好环境的破坏,以牛羊日下为例,暗示了人类行为的随意性以及对自然的忽视。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呼吁人们要珍爱自然环境,关注其中的生命和生态,赋予大地灵魂和价值。全诗以优美的文字传达了对自然和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切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顺宁庵》是南宋诗人王遂的一首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遂正处于他的晚年生活,他曾在朝廷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时政而选择辞官回乡,过起了隐逸的生活。在这首诗歌中,他以“顺宁庵”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庵内的清幽景色,如“窗含远岫云生起,几拂清风叶落残”,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在王遂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北方领土仍在金人手中,这使得南宋人民一直生活在战争阴影之下。然而,在经济、文化方面,南宋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陆游、杨万里等。王遂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时代的熏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