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无梦道人

标题包含
赠无梦道人
中人有梦君无梦,乐思幽怀事不同。 为问曲肱高卧日,如何合眼见周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中人:一般的人,普通人。 2. 乐思:乐于思考,乐于探索。 3. 幽怀:内心隐秘的情感。 4. 曲肱:弯曲胳膊垫在头下睡觉。 5. 高卧:安心睡觉。 6. 周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相传他常梦见周文王,所以后代用“梦见周公”表示做梦。
去完善
赏析
《赠无梦道人》是南宋诗人王遂写给一位修道者的诗。这首诗通过对“有梦”和“无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梦境与现实的理解。 首句“中人有梦君无梦”,将做梦的人与不做梦的人进行对比。这里的“中人”指的是普通人,他们会被梦境困扰,而修道者则不会做梦,这是一种超脱的状态。这句诗暗示了修道者在精神层面的超脱,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的心态。 第二句“乐思幽怀事不同”,进一步强调了修道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修道者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思考人生的奥秘,而普通人则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这句话表达了对修道者的敬仰和对普通人的同情。 第三句“为问曲肱高卧日”,提到了修道者在睡觉的时候,他们曲着胳膊,静静地躺着,这与普通人的睡眠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曲肱高卧”是一个成语,形容道士的修行生活。 最后一句“如何合眼见周公”,是诗人对修道者提出的问题。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以仁爱和智慧著称,他是儒家的楷模。这里用周公来比喻人间的美好事物。诗人想问的是,修道者在梦境中看不到周公这样的人物,那么在现实中又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修道者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梦境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赠无梦道人》是南宋诗人王遂的一首题赠诗。王遂(约公元1230年前后在世)字去疾,号无梦居士,又号懒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争频发、民生疾苦的历史时期。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对南宋不断发动侵略,民族矛盾激化。诗人以避世为姿态,在修行求道的道路上寻求精神寄托。此时,王遂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希望摒弃红尘烦恼,寻找心灵的宁静。 在这首诗中,王遂表达了对无梦道人的敬意和向往。他认为无梦道人已经达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于生活在战乱年代的文人墨客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