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司园亭 西园
外台富园池,兹焉甲西南。
异花间棠梅,良木森楩楠。
飘飘壶中仙,亹亹物外谈。
联毫赋诗题,刻石留翠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外台的富饶园林水池,在这里位居西南方。
繁茂的花卉簇拥着海棠和梅花,优良的树木犹如森林般耸立。
身轻如燕的酒仙,在山林深处流连忘返。
用笔墨记录下诗篇,在石刻上留下永恒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1. 外台:指朝廷以外的官员职位,这里指地方官署。
2. 富园池:指园中有丰富的池塘水景。
3. 兹焉:指示代词,这地方。
4. 甲西南:位居西南地区之首。
5. 异花间棠梅:指的是园中的珍稀花卉和美丽的海棠梅花。
6. 良木森楩楠:形容园内树木茂盛,特别是珍贵的楩楠树。
7. 飘飘:自由自在的样子。
8. 壶中仙:指仙人、隐者,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喻。
9. 亹亹:勤奋努力的样子。
10. 联毫:一同挥毫。
11. 赋诗题:创作诗歌作品。
12. 刻石留翠龛:将诗篇镌刻于石上,留存于世。
去完善
赏析
《和运司园亭 西园》是一首描绘园林风光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园中的花卉、树木等景致,营造出一个宁静、优雅的园林空间。“外台富园池”点明了园子的地理位置,“兹焉甲西南”则强调了此园在当地的地位。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园中的各种景物:异花间的棠梅,良木繁茂的楩楠。这些景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为读者带来视觉与心灵的愉悦。
此外,诗人还通过“飘飘壶中仙”和“亹亹物外谈”表达了置身园中的感受。这里的“壶中仙”和“物外谈”分别代表了超脱世俗的仙境和精神交流的境界。在这美好的园林环境中,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尽情地享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最后两句“联毫赋诗题,刻石留翠龛”则揭示了诗人的创作动机。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忍不住拿起笔来写诗,将自己的感悟刻于石碑之上,留给后人欣赏。整首诗通过对园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园林环境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运司园亭·西园》是南宋诗人孙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孙甫担任临安府运司一职,负责管理盐铁、度支、诸道等财政事务。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虽已在江南立国近百年,但由于战乱频繁,国力相对较弱。然而,由于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南方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的开发,南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