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
未会春风意,开君又落君。
一年今烂熳,几日便缤纷。
别艳那堪赏,余香不忍闻。
尊前恨无语,应解作朝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未领会春风的情意,你的花朵已经绽放又凋谢。
今年的花季如此绚烂,但几天后就变得五彩斑斓。
这样的美艳难以欣赏,余香令人不忍听闻。
在酒杯前我悔恨无言,这些花儿应当被视作清晨的彩云。
去完善
释义
1. 未会:未理解,不明白。
2. 开君:指花儿开放。君,对花的尊称。
3. 烂熳:绚丽多彩的样子。
4. 缤纷:纷乱繁多。
5. 别艳:指其他美丽的花朵。
6. 余香:剩余的花香。
7. 无语:没有说话。
8. 应解:应该知道。
9. 朝云:早晨的云彩,这里借指短暂易逝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惜花》这首诗描绘了花儿盛开、凋落的过程,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诗人在首联通过“未会春风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因为花开花落,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紧接着的“开君又落君”,则是对花开花落的形象刻画,这里的“君”即指花朵,凸显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颔联“一年今烂熳,几日便缤纷”,表达了生命短暂的主题。灿烂的生命仅仅只有几天,即使是一年一度的大放异彩,也无法抵挡住时光的脚步。
颈联“别艳那堪赏,余香不忍闻”,则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的留恋和伤感。鲜艳的花朵即将离去,残留的香气使人黯然神伤。这一联的表达,使整首诗的情感深度得到进一步加深。
尾联“尊前恨无语,应解作朝云”,以感叹作为结束。诗人面对酒杯,满怀愁绪却难以言表。这种无法诉说的情感,正如朝霞般短暂的美好,转瞬即逝。总的来说,整首诗通过对花的赞美和哀伤,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尽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创作《惜花》时,李山甫正处于中年阶段,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担任过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李山甫对自然、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许多文人墨客以赏花、咏花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李山甫也不例外,他对花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体现在这首《惜花》之中。
总之,《惜花》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时期的繁荣盛世,李山甫在此时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他将这种体悟融入诗篇之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