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二首

标题包含
寒食二首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字仁夫,号浮休子,又号松竹主人。唐朝诗人。 李山甫是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著名文人,曾任御史之职。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古诗著称,与钱起、郎士元、皇甫冉等齐名。 李山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柳树依傍着东风倾斜生长,春天的阴影轻轻覆盖住各家各户。偶尔飘下零星的雨点。 每逢今天这个时候,有谁来关心呢?我独自一人躺在长安,感叹着岁月的流逝。 烟雾弥漫中,花儿恣意绽放,挂满枝头。年轻女孩们在秋千上嬉戏,笑声洒落在短墙上。穿着绣袍的少年们骑着马追赶飘落的花瓣,想拾起那遗落的美丽。 悲伤的是,我这尘土中的平凡人并无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只能卸下那荷绿色的衣裳,在沉醉的酒乡中寻求短暂的解脱。
去完善
释义
《寒食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山甫所创作的两首诗。下面是第一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柳带东风:指春风吹拂下柳树的枝条摇曳生姿。 2. 一向斜:形容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 3. 春阴澹澹:春天的阴郁天气。澹澹,淡薄的样子。 4. 蔽人家:遮挡住人们的房屋。 5. 三两点雨:指春雨不大,零星的雨点。 6. 年年今日:指寒食节这一天。 7. 独卧长安:独自躺在床上,这里指作者身处的环境。长安,唐朝都城,这里代指唐朝京城。 8. 泣岁华:感叹时光的流逝。 第二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风烟放荡:形容春天的风和烟雾四处飘散。 2. 花披猖:花朵竞相开放。披猖,奔放的样子。 3. 秋千女儿:指玩秋千的女子。 4. 飞短墙:形容女子荡秋千时穿过矮墙的景象。 5. 绣袍驰马:身着华丽官服骑马出行。这里描述官员们在寒食节出游的情景。 6. 拾遗翠:捡拾掉落的珠宝。这里指官员们踏青赏花的乐趣。 7. 自怜尘土无他事:感慨自己碌碌无为,没有成就。 8. 空脱荷衣泥醉乡:指作者沉迷于饮酒作乐,虚度光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期间景象的诗。第一句“柳带东风一向斜”,形象地描绘出春风中垂柳的姿态,为整首诗营造了春天的氛围。接下来的“春阴澹澹蔽人家”则传达出春日细雨中的朦胧景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阴雨绵绵的清明时节。 随后,诗人用“有时三点两点雨”来描述春雨的特点,使人们仿佛能看到那断断续续、滋润万物的雨滴。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春雨的独特感悟,展示了他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风烟放荡花披猖”和“秋千女儿飞短墙”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清明节期间的活力与热闹。其中,“风烟放荡花披猖”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儿生命力,突出了花朵怒放的壮丽景色。而“秋千女儿飞短墙”则表现了人们在节日期间尽情嬉戏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紧接着,诗人又以“绣袍驰马拾遗翠”和“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他通过对骑马踏青、拾取花草等行为的描述,传达了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情感。而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尽管周遭充满欢乐,但他仍因生活中的琐事而感到困扰。这种情感上的反差使得这首诗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寒食二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幅清明时节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李山甫创作了《寒食二首》这组诗。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频发。作为一介文人,李山甫深感责任重大,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社会现实,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寒食二首》这组诗歌,以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时政的忧虑。 在《寒食二首》中,李山甫描绘了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景象。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清明节前后,人们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习俗,以及暮春时节的自然风光。然而,在这些表面的热闹景象背后,他却揭示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他在诗中写到:“禁烟近过清明日,官长无妨且出城。”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在节日里也只能暂时忘却生活的压力,寻求片刻的欢愉。 在这组诗的创作过程中,李山甫始终关注着国家政治和社会民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质疑,也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都促使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时政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