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山

标题包含
西山
云引踏青客,寻山西出城。 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蟠(1027年-1106年),字公济,号章武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杨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飘浮的云朵引领着踏青的游客,寻找着山西的方向出了城门。 这才知道,原来画上的景象,今天真的有人在上面行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山: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山,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地点附近的一处山脉。 2. 踏青:春天的习俗之一,即春天来临时人们去野外赏花游玩。踏青客指的是春游的人群。 3. 引:引导、引领。 4. 寻山:寻找山景,形容登山欣赏美景的过程。 5. 图画:这里指的是描绘风景的画作或地图。 6. 今日:现在,当前。 7. 有:存在。 8. 人行:人的行走、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西山》一诗描绘了诗人杨蟠与踏青游客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一起出城寻山的场景。“云引踏青客”一句借助于云的指引,巧妙地暗示了人们走出城市,去寻找春天的美景的意愿。而“寻山西出城”则道出了诗人和众人一路西行去寻山的心情。 紧接着的“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两句则寓意深远。它意味着以前只能出现在画卷中的美景,如今却真实地有人在其中行走。诗人以此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在自然之美中亲身经历的愉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山》是北宋诗人杨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当时,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杨蟠因政见不合,被贬谪至邓州(今河南邓州市)。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蟠经历了宦海沉浮,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游历了京西地区,发现了西山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西山的诗篇。这首诗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在杨蟠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京城,流寓各地。杨蟠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虽然在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