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黟县舒先生十柳轩诗二首 其二
十柳五柳复何为,今人古人心要知。
百年实录先生传,五字格言彭泽诗。
近闻收秫颇狼藉,谁与结社相娱嬉。
我亦江湖漫浪者,尚堪束带向群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棵柳树和五棵柳树之间有什么?今天我们探讨古人的心。
根据百年的历史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先生的传记。他的五言箴言可以概括为彭泽诗歌。
近期听说收集高粱的过程中有些混乱,有谁能与他一起组织社团共寻欢乐呢?
我也是飘泊在江湖的人,还能整理仪态去见大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寄题:古人因思念某地或某人而作的诗篇,通过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情感。
2. 黟县:位于安徽省。
3. 舒先生:指舒姓的文人墨客。
4. 十柳轩:诗中的轩名,据猜测可能是舒先生的居所名称。
5. 五柳:唐代诗人陶渊明的雅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宅边有五柳树”,因此得名。
6. 心要知: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7. 实录:真实的记录,此处指舒先生的事迹记载。
8. 彭泽诗:代指陶渊明的诗歌。
9. 收秫:收割高粱,这里可以理解为农耕之事。
10. 狼藉:混乱不堪的意思。
11. 结社:结伴,共同做一些事情。
12. 漫浪者:自由奔放的人。
13. 尚堪束带:还能够整理衣冠,以正品行。
14. 群儿:众人,大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舒先生的十柳轩为题,借谈论古人之德,表达对舒先生敬仰之情。首先,诗中提到“十柳五柳”,表示先生之乐善好施、操守高洁的品质。接着提到“百年实录”,是对先生的生平功绩的赞颂,以及对彭泽诗中质朴箴言的称许。同时,诗人还提及了舒先生目前的生活状况,虽在贫困之中,但始终不改其乐。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也是一位漂泊江湖之人,虽有困顿,但仍能言传身教,为世人所敬仰。全诗表达了对舒先生的深深敬意,也展示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黟县舒先生十柳轩诗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张扩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初期,正值金国南侵、战乱频繁之时。在这个时期,张扩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政坛斗争而遭排挤,被贬谪至外地。在流寓期间,他结识了黟县的舒先生,并为他寄题了这首描绘柳景的诗。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但在文人墨客之间,却仍然保留着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十柳轩的美景,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表现出在困境中坚持信念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