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陈情上郑主司

标题包含
陈情上郑主司
登第久无缘,归情思渺然。 艺慙公道日,身贱太平年。 未识笙歌乐,虚逢岁月迁。 羁怀吟独苦,愁眼媿花妍。 求达非荣己,修辞欲继先。 秦城春十二,吴苑路三千。 茅屋山岚入,柴门海浪连。 遥心犹送鴈,归梦不离船。 时节思家夜,风霜作客天。 庭闱乖旦暮,兄弟阻团圆。 朝乏新知己,邨荒旧业田。 受恩期望外,效死誓生前。 愿察为裘意,彷徉和角篇。 恳情今吐尽,万一冀哀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非熊,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顾况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顾非熊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非熊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期未能中举,回归之情恍若隔世。 技艺不精有负公正,生在太平盛世却地位卑微。 未曾领略声色犬马之乐,虚度光阴沧桑巨变。 孤寂的心独自苦吟,忧伤的眼神愧对花的艳丽。 追求显达并非为了荣耀自己,练习修辞是为了继承先辈遗志。 长安的春天美不胜收,苏州的道路曲折悠长。 山中的茅屋沾染着雾气,海边的柴门聆听着浪声。 遥寄一颗向往之心,梦中归来总离不开那船。 昼夜交替思念家乡的时刻,风雨兼程羁旅天涯的日子。 与父母兄弟难以朝夕相见,亲族之间无法团圆。 清晨醒来未见新的朋友,村中田园荒芜无人问津。 感激皇恩希望能寄予厚望,赴汤蹈火誓死捍卫信念。 但愿能了解我的心意,共同谱写和谐的篇章。 今日诚恳地吐露心声,希望有幸获得你的怜悯与理解。
去完善
释义
1. 登第:指科举及第。 2. 日:朝廷,官员。 3. 身贱:自身地位卑微。 4. 笙歌:奏乐唱歌,这里表示美好的生活。 5. 羁怀:因游宦在外而怀念故乡的心情。 6. 花妍:花朵盛开。 7. 秦城:古代秦国都城咸阳一带。 8. 吴苑:吴地花园,此处泛指江南地区。 9. 山岚:山中雾气。 10. 海浪:形容海水涌动。 11. 遥心:远方的思念。 12. 归梦:回乡的梦境。 13. 时节:季节时候。 14. 风霜:天气寒冷。 15. 庭闱:家中。 16. 旦暮:朝夕,表示时间短暂。 17. 知音:对自己有所了解的朋友。 18. 邨荒:村庄荒废。 19. 新知:新朋友。 20. 旧业:原有的产业。 21. 受恩:受到别人的恩情。 22. 期望:希望达到某种目的。 23. 效死:献出生命。 24. 为裘:比喻用美好之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25. 和角篇:音乐名。 26. 恳情:诚挚的感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科举不第、功名无成的悲哀与辛酸的诗歌。诗人顾非熊是唐朝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然而其科举之路却并不顺利,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的诗歌。 诗歌以"登第久无缘,归情思渺然"开篇,表达了自己久试不第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艺慙公道日,身贱太平年”则进一步描绘了在公正道义无法得到伸张的年代里,自己的身份地位卑微,充满愤懑之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顾非熊描绘了"秦城春十二,吴苑路三千"的景象,感慨自己异乡为客,时乖命蹇,满怀愁绪。同时他也表示"受恩期望外,效死誓生前",表现出他对国家忠诚的理想和决心。 总的来说,整首诗形象地描绘了顾非熊作为科举失败者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他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陈情上郑主司》,是顾非熊于唐朝时期所作。顾非熊(789-851年)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位著名文人,字不详,号竹岩山人,苏州人。他曾在京城长安从事教育,因为家贫无法承担学费而辍学,后在山东某地做官,历任费县、淄川等地的地方官吏,但终因性格耿直而不容于朝政,长期不得升迁。 在顾非熊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中晚期,政治腐败,宦官弄权,社会矛盾激化。科举制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如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等现象。顾非熊在求取功名过程中屡受挫折,深感世道不公,遂作此诗以抒发胸中愤懑之情。 在这首诗歌中,顾非熊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公平选拔人才的渴望。他以“儒生习气在,童子旧家风”自比,表达了坚守儒家风范的信念。同时,他还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如“两鬓已苍浪,一第犹未通”,表示自己虽已白发苍苍,却仍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最后,他向郑主司发出了请求,希望能得到公正的评判和选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