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秋雨夕

标题包含
早秋雨夕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非熊,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顾况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顾非熊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非熊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贫困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孤独,尤其在秋天的时刻。黄叶像覆盖着一层白霜,轻柔的秋风在河边轻轻吹过。夜晚时似乎听到了大雁的叫声,但临近黄昏时分,却听不到蝉鸣。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当灯火熄灭又重新燃起,这样的夜晚显得尤为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贫居:贫困的居所,这里指顾非熊自己的家。 2. 况复:何况,更加。 3. 黄叶:枯黄的叶子。 4. 中宵:半夜。 5. 疑有雁:怀疑有大雁飞过。 6. 当夕:在晚上。 7. 暂无蝉:暂时没有听到蝉鸣。 8. 就枕:靠近枕头准备睡觉。 9. 难寐:难以入睡。 10. 残灯:将要熄灭的灯。 11. 又然:又亮起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早秋雨夕》描绘了秋天的肃杀和诗人的孤独之感。诗人以“贫居”开篇,暗示了自己生活的困苦以及环境的荒凉。紧接着,他通过描绘黄叶、清风等景象,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诗人提到“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表达了在这个时刻,他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伤。结尾两句“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则表达出诗人在这个夜晚难以入睡的心情,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秋雨夕》是唐朝诗人顾非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顾非熊生活于唐德宗至僖宗年间(公元780-888年),其家族世代为官,但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受挫。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了他超脱尘世的个性特点。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顾非熊所处的时代,唐朝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众疾苦。顾非熊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以早秋雨夕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林景色,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