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姚员外
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堑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
峤云侵寺吐,汀月隔楼新。静理更何事,还应咏白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浙江江边的小城,春天来临时柳絮飘飘。大雁在壕沟边的城市上空飞翔,船帆在海面上分散开来。山上的云雾涌向寺庙,湖中的月亮倒映在新建的楼宇之上。静心思考还有什么事情,或许还应该吟咏赞美白色的水藻。
去完善
释义
1. 浙江:这里指钱塘江,流经杭州市区,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运大动脉之一;
2. 江上郡:这里指的是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地处钱塘江上游地区;
3. 杨柳:即柳树,春夏季节发芽生长,嫩绿时作青色,故称“青”;
4. 堑起:本指掘土筑成壕沟,这里喻指修筑城墙;
5. 背城:背靠城市,指向城市内部;
6. 雁:一种候鸟,冬天在南方度过,春天回到北方繁殖;
7. 帆:船上的布篷,用以使船只前进;
8. 向海人:面向大海的人,这里暗含离开家乡去远方之意;
9. 峤云:山间的云彩;
10. 寺:指佛教庙宇;
11. 汀:水边的平地;
12. 楼:建筑在高处的房屋;
13. 新:更新,指变化;
14. 静理:静心修养;
15. 更何事:还要做什么;
16.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初夏开花,花白色,果实可食。
去完善
赏析
《送杭州姚员外》是顾非熊为送别姚员外离开杭州时所作的诗。诗中描绘了姚员外离去的情景和作者对他离去的感慨。诗人以浙江江上的郡为背景,表达了春日里杨柳依依的离别场景。“堑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一句用雁群和扬帆的场景来表达人们分离时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峤云侵寺吐,汀月隔楼新”等景象,展示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最后两句,诗人认为姚员外去杭州任职,应当以沉静的心态面对世事,尽情地吟咏诗歌,赞美美好的事物。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顾非熊独特的诗词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杭州姚员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非熊于公元781年创作的。在这一年里,顾非熊作为地方官,经历了唐朝时期的“元和中兴”。这一时期,唐德宗李适即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使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起来。
顾非熊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一生经历了不少曲折。他少年时即以才华闻名,然而科举考试并不顺利。直到晚年,才得以担任地方官职,负责管理杭州地区的政务。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杭州地区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顾非熊通过对杭州姚员外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关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顾非熊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