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标题包含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非熊,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顾况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顾非熊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非熊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小路上突然看到烽烟燃起,显然有敌军来犯,主帅正在紧急调派得力助手应对。军情紧急,无法分身阅读书籍,只好向友人借用。在这战鼓震天的时刻,依然能听到自己的诗歌朗诵。远方的山色与城池仿佛就在眼前,江河的声音和战鼓声、号角声相互呼应。胜利不值得夸耀,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写好檄文来对付外敌。
去完善
释义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道。 元戎:指主帅或统帅。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浓烟。 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戈鋋:戈和鋋,两种兵器。 山色城池:形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城郭。 江声鼓角:指江边军鼓号角之声。 蛮篇:指讨伐蛮族的檄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战士勇敢斗争和豪壮气慨的诗。诗人顾非熊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事物,如鸟道、狼烟、元戎、图书、朋友、吟咏、戈鋋、山色、江声、鼓角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充满战斗气氛的疆场之中,感受到战士们坚定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战争的成果,因为真正的胜利在于通过檄文来教化蛮族。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军人的英勇精神,还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表达出了诗人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宗年间,诗人顾非熊写下了这首《送李廓侍御赴剑南》。此段时间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和平时期,国家逐渐恢复生机。然而,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顾非熊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屡次科举不第,功名不成,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国家战乱之时,顾非熊立志报效国家,无奈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把自己的才华和理想寄托于诗歌之中,以抒发心中壮志和忧国之情。 在唐朝中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多次派兵镇压,但收效甚微。顾非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送别诗。他以李廓侍御即将赴任剑南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友人英勇赴任的支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