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

标题包含
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
饯行诗意厚,惜别独筵重。解缆城边柳,还舟海上峰。 饮猿当濑见,浴鸟带槎逢。吏隐应难逐,为霖是蛰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非熊,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顾况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顾非熊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非熊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送行的诗意浓厚,珍惜离别的心情使得这场独自准备的筵席显得格外重要。解开缆绳,离开城市边的柳树,回到海上的山峰。饮水时的猴子在险滩边出现,沐浴的鸟儿遇见漂浮的木筏。作官隐逸之事应该是难以实现的,做个为民谋福祉的官员如同春雷下的蛰伏之龙。
去完善
释义
1. 饯行:出访或赴任前设宴送行。 2. 诗意:诗人的情感,此指友谊深厚的情感。 3. 惜别:珍惜离别之情。 4. 独筵:独自摆宴。 5. 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意指开船离开。 6. 城边柳:城边的柳树。 7. 还舟:返回船只。 8. 海上峰:海上的山峰,此处可能指的是舟山群岛一带的海岛。 9. 饮猿:喝水的猿猴,此处的"饮"字可能是动词,表示饮水。 10. 濑见:河边的小路。 11. 浴鸟:洗澡的鸟儿。 12. 槎逢:遇到木筏,此处的"槎"字是木筏的意思。 13. 吏隐:官员隐退。 14. 为霖:降雨,比喻做善事。 15. 蛰龙:冬眠的龙,这里比喻隐居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作于顾非熊被均州刺史郑使君送别之时,表达的是他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厚情感以及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饯行诗意厚,惜别独筵重"以"饯行"和"惜别"为主题词,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浓厚的情谊和感慨。颔联"解缆城边柳,还舟海上峰"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景象,船只离开岸边,柳树枝条在风中摇曳,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山峰若隐若现,以此寄托诗人的离别之情。颈联"饮猿当濑见,浴鸟带槎逢"则是通过刻画生动的自然界景象,强调诗人在旅途中与自然相融的惬意心境。尾联"吏隐应难逐,为霖是蛰龙"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氛围,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作者为唐代诗人顾非熊。这首诗是顾非熊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任职期间,收到郑使君(即郑县令)的赠别诗后所作的回赠诗。 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唐朝的中期,公元8世纪左右。这一时期,大唐盛世逐渐走向衰落,但文化发展仍然繁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以诗会友,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理想。 在顾非熊生活的时代,他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以及人生际遇的不幸。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在官场中并未得到重用,一直担任地方官员。这首诗正是在他失意于官场时创作的。 这首诗中,顾非熊表达了他对郑使君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故乡茅山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景色,顾非熊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怀。这种情感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在动荡年代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