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
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榜入金门去,名从玉案来。
欢情听鸟语,笑眼对花开。若拟华筵贺,当期醉百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公平的喜悦,源于自己的欢喜而非他人推介。名字登上了皇榜,荣耀像珠宝般熠熠闪耀。欢愉的心情倾听着鸟儿的歌唱,喜悦的眼神欣赏着花朵的盛开。如果要用盛大的宴席来表达祝贺,那么我会期待陶醉在百杯美酒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公:公平的意旨,表达公正和平的期待。
2. 意:心情、想法的意思,这里指科举得中的喜悦之情。
3. 因媒:依靠他人推荐或介绍,这里是不需要的意思。
4. 榜: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名单的张榜公布。
5. 金门:此处指的是古代科考录取的地方,寓意考取功名。
6. 玉案:比喻文章华丽,意味着科考中写得很好的文章。
7. 鸟语:以鸟儿的声音来形容愉悦的氛围。
8. 花:以花朵的美丽、色彩以及香气来形容快乐的情境。
9. 华筵:庆祝成功而举行的宴会。
10. 醉百杯:用喝酒来形容极度喜悦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顾非熊在收到好友陈摽、段何二人及第的消息后,为庆祝这一喜事而作。诗人以愉悦的心情描绘了金榜题名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表达了诗人在得知陈、段二人高中时的欣喜之情。诗人认为,真正的公正是能够让人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获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其他手段。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公正和才学的尊重。
颔联“榜入金门去,名从玉案来”,描绘了陈、段二人及第的过程。“金门”在这里指代皇宫,“玉案”则象征朝廷的官员。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二人荣耀地位的认可。
颈联“欢情听鸟语,笑眼对花开”,表现了诗人因好友及第而产生的欢快心情。诗人用“鸟语”和“花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诗句,使诗意更加生动活泼。
尾联“若拟华筵贺,当期醉百杯”,表达了诗人渴望为陈、段二人的及第举杯庆祝的愿望。这里的“醉百杯”并非真正要喝醉,而是借酒表达出诗人对他们成功的祝福和敬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作者为唐代诗人顾非熊。创作时间为公元847年,即唐朝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顾非熊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公元847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及第。这个成就让他感到欣喜若狂,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人雅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在当时已经相当完善,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登上政治舞台。因此,及第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他们有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顾非熊的这首诗就是在他及第后写给他的朋友陈摽和段何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科举及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顾非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