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
空门临大道,师坐此中禅。过客自生敬,焚香惟默然。
书灯明象外,古木覆簷前。不得如驯鸽,人间万虑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禅修的古文诗,诗中的意境是幽静、深邃的。我将为您翻译成优雅的白话文: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宽敞的门道位于繁华的大道上,一位师傅端坐在其中进行禅修。路过的行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敬意,他们点上香火,保持肃穆。明亮的灯光映照在书的字里行间,古旧的树木遮盖了屋檐。然而,就像无法像被驯服的鸽子一样,世间的各种忧虑仍牵绊着人们的心绪。
去完善
释义
【空门】:佛教用语,指不受世俗烦恼困扰的境界,这里借指禅院。
【大道】:宽广的道路,泛指交通要道。
【禅】:佛教禅宗修行方法,通过静坐冥想达到觉悟境地。
【过客】:路过的行人。
【生敬】:产生敬意。
【焚香】:燃烧香料以祭祀神明或祈求祝福,这里表示尊敬神佛之意。
【默然】:沉默不语。
【书灯】:阅读用的油灯。
【象外】:世俗之外,指超越尘世的地方。
【古木】:古老的树木。
【簷前】:檐下,屋檐前面。
【不得如驯鸽】:比喻无法像鸽子那样摆脱世俗困扰,悠然自得。
【万虑牵】:各种各样的忧虑牵挂在心头。
去完善
赏析
《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顾非熊的这首古诗描述了一个禅宗寺庙的景象和氛围。诗歌以空门开篇,表达出寺庙远离尘世的清净与超脱;接着描绘了禅师静坐参禅的形象,以及香客们内心虔诚的表现。诗中书灯和古木等细节渲染出静谧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向往宁静、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则以驯鸽作比,反映出人在世间所受的种种牵挂与烦恼,传达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禅宗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是顾非熊在唐朝时期创作的。顾非熊(789-851年)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父亲顾况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顾非熊才华横溢,但其仕途并不顺利,曾数次落第。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他科举不第期间,他可能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来到了位于春明门外的镇国禅院。在这里,他看到了禅院的宁静和自然美景,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文人的科举及第非常关注,但科举制度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科举失利。顾非熊就是这样一位遭遇的文人。他在面对挫折时,选择了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