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标题包含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 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非熊,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顾况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顾非熊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顾非熊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寻找您的隐居地,石门近处已没有青山。 鹿群的足迹延伸到柴门,树木穿过草丛的凉亭。 云雾低垂覆盖山间小径,苔藓攀上取泉水的水瓶。 这个地方难以到达,夜晚弹奏琴声又有谁能聆听?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马儒乂石门山居:即诗人探访的石门山中的马儒乂的住所。 2. 寻:拜访。君:指马儒乂。石门:地名,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3. 山近渐无青:靠近石门山,绿色逐渐减少。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在逐步接近石门山的景象。 4. 鹿迹:鹿留下的足迹。柴户:用柴篱做成的门。这句描述的是山居附近的自然环境。 5. 树身穿草亭:树木穿过草亭,形成天然的装饰。这句描绘的是草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6. 云低收药径:云雾低垂,笼罩着草药小径。这句形容的是石门山雾气缭绕的景象。 7. 苔惹取泉瓶:绿苔引来泉水装满瓶子。这句描绘了山中清冽泉水的美丽景象。 8. 此地客难到:这个地方不容易到达,故访客稀少。 9. 夜琴谁共听:晚上弹奏琴曲时,有谁能一起欣赏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和对友情的渴望。
去完善
赏析
顾非熊的这首《题马儒乂石门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画卷。首先,作者通过描述石门的自然环境来展现山景的优美:“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寓意随着与山居的距离越来越近,周围的景色也越发显得葱茏。接下来的诗句则是从具体细节方面展示山居的生活情景:“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言外之意是山中居民过着与世无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而“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则更进一步地强调山间幽静环境的独特韵味。最后,作者发出感叹:“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显然,这座石门山居并不容易被外界发现,这里的幽静和清净使得隐居于此的人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整首诗通过对石门山居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是唐代诗人顾非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隐居在山中的士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作于唐朝晚期,此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选择离开尘世,归隐山林。顾非熊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隐士,他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常常寄情山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饮酒赋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在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慰藉。顾非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