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海上清光发,边营照转凄。深闺此宵梦,带月过辽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在海上闪烁,边境营地的景色显得格外凄凉。在这宁静的夜晚,闺房中的她正做着梦,伴着月色穿越辽阔的辽西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海: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之地,即沿海地区。
2.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3. 边营:古代边疆的军事营地。
4. 照:月光照耀。
5. 转凄:更加凄凉。
6. 深闺:指女子居住的深闺。
7. 此宵梦:指这一夜的梦境。
8. 带月:带着月光。
9. 辽西:古时的北方边境地区,今辽宁西部地区。
去完善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诗人顾非熊通过对“海上清光发”的描绘,展现了辽阔的海面与明亮的月光相映成趣的画面。而“边营照转凄”则揭示了边疆军营的苍凉景象,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了诗人对远在边疆戍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想象着夜深人静之时,亲人可能在梦中跨过辽西,回到家乡。这种想象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唐朝诗人顾非熊的一首描绘边疆戍楼的月夜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5年左右,即唐朝的中后期。
在这一时期,唐帝国边疆战事频繁,国力日渐衰弱。顾非熊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注使得他的诗作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他通过对边疆戍楼的描绘,展现了士兵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顾非熊的个人经历也影响着这首诗的创作。他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投身军伍,担任过戍楼守卫。这一时期的边塞生活体验使他对边疆战事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成为他创作《关山月》的重要素材。
总的来说,《关山月》这首诗歌是在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边患频仍的历史背景下,顾非熊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结合自身边塞生活体验创作出的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