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洞庭
江山万万重,归去指何峰。未入连云寺,先斋越浪钟。
岛香回栈柏,秋荫出庵松。若救吴人病,须降震泽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亿万重的江山风光,该回到哪座山峰歇息。还未进入连云寺,就先听越浪钟声静下心。岛上香气传遍栈道旁的柏树,秋天里青翠的庵院松柏郁郁葱葱。要拯救江南百姓的疾苦,必须召唤震泽湖的潜龙降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2. 江山:江河山川,这里指洞庭湖。
3. 重重:一层又一层。
4. 归去:回去。
5. 何峰:哪个山峰。
6. 连云寺:又名白云禅寺,位于江苏苏州市昆山亭林园玉峰山腰,始建于梁代。
7. 越浪钟:钟声越过波浪传过来。
8. 岛香:海岛上的香气。
9. 栈柏:栈道两旁的柏树。
10. 秋荫:秋天的树荫。
11. 庵松:庵堂周围的松树。
12. 若救:如果拯救。
13. 吴人病:吴地的疾病。
14. 须降:必须降临。
15. 震泽:古湖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部的太湖。
16. 龙:比喻降雨的水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归隐的诗。诗人通过江山、山峰、寺庙、钟声、岛屿、栈桥、柏树、庵舍、松树等景物,勾勒出一幅富有禅意的画卷。诗中表达了僧人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僧人的济世情怀,希望他能够救治世间疾苦,犹如震泽龙一般拯救众生。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僧归洞庭》是顾非熊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所作。此时正处于唐代中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顾非熊,唐朝诗人,籍贯苏州,是礼部尚书顾况的儿子,本人亦是状元及第。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许多文人和官员都热衷于参禅问道,僧人的地位也相对较高。顾非熊因为家族的关系,对佛教有一定了解和信仰,因此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他对僧人归乡的送别之情。
顾非熊的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的心情。由于他与友人相识已久,所以看着友人离去时会产生深深的惜别之情。这首诗通过叙述友人的离别的情景,委婉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同时,通过洞庭湖景色的描绘,也展示了顾非熊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视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