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三乡浮图智聪一首

标题包含
赠三乡浮图智聪一首
伊昔相逢日,于今二十年。 师随安乐住,我岂利名牵。 自笑真徒尔,何如养浩然。 西门女几路,未得赋归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相遇的那一刻,已过了二十个年头。 老师随着安定的生活,我又怎会被名利所牵累。 自我嘲笑不过是虚度光阴,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西门的道路幽静深远,却无法获得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尹洙: 字思立,河南人,有文学才,号称南阳先生。 伊昔: 从前,指遥远的过去。 相逢日: 指与智聪法师相识的日子。 于今: 现在,至今。 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此处可能并非实数,而是表示一段时间。 安乐住: 安然快乐地生活,此处以智聪法师为例。 利名牵: 为名利所累。尹洙是宋朝文人,当官多年,或许对自己未能全然超脱世俗有所反省。 真徒尔: 实在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徒有虚名而已。此句作者反思自己无法像智聪法师那样摒弃名利,归隐田园。 何如: 怎么比得上。 养浩然: 培养天地之正气。这里指智聪法师保持高洁品行。 西门女几路: 这是一处典故。女几山位于洛阳西门外,山中多有寺庙,尹洙以女几山路喻指智聪法师隐居的地方。 未得赋归田: 意为自己还没有实现辞官归隐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赠三乡浮图智聪一首》是北宋时期文人尹洙(字师鲁)写给智聪和尚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与智聪和尚多年未见、而今重逢的感慨,以及对彼此人生选择的理解和尊重。诗中提到的“安乐住”和“利名牵”分别暗指智聪和尚选择的出世生活和尹洙所执着的世俗名利。 首联“伊昔相逢日,于今二十年”回顾了两人过去的相遇,如今已是二十年光阴荏苒。颔联“师随安乐住,我岂利名牵”则描绘了智聪和尚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以及尹洙在名利场中的奔走辛劳。颈联“自笑真徒尔,何如养浩然”表达了尹洙对自己的嘲笑,慨叹自己深陷世俗功利而未能像智聪一样保持内心的浩然正气。尾联“西门女几路,未得赋归田”用“西门女几”的典故隐喻尹洙想要摆脱世俗羁绊、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但现实令他难以实现这一理想。 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为特点,展现了尹洙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三乡浮图智聪一首》是北宋文人尹洙所著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40年至1053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北宋仁宗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诗人尹洙,字穆之,其家族世代簪缨,他本人亦才华横溢,少年时即因博学多识而声名远播。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及第,直到五十多岁才得到一个小官职。在这段漫长的等待岁月里,尹洙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曾在地方任职,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尹洙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之情。《赠三乡浮图智聪一首》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尹洙以三乡浮图(一位高僧)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智者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