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刘仲宽惠茶
忆昨中原全盛时,五方贡茶走京师。
建溪头纲最先到,天子特命开经闱。
儒臣讲毕上命坐,瀹茗初试琼瓯甆。
云章昭回耀几席,群公进谢因进规。
我生也后不及见,耳闻盛事长嗟咨。
十年流落古瀛下,谁谓荼苦甘如饴。
蓬山伟人国俊彦,哀此下土南冠羁。
肯分锡赍贲衰朽,定知眷奖超凡私。
公才雅在严徐右,公学独出河汾师。
穹班近闻长秘府,奎壁分野生光辉。
儒臣见用天下福,讲席宏开太平期。
苍崖赤子望苏息,霖雨八荒舍公而其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当年的中原盛世,来自四面八方的好茶都汇集京城。
首屈一指的建溪茶总是最先抵达,皇帝特意为它开放了经筵大典。
讲解完,皇帝赐坐,泡上新茶品尝瓷器之美。
云纹的篇章在座位间闪耀,群臣献上祝福和规劝。
可惜我生于后世,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切,只能听人讲述为之感慨。
在异乡漂泊十年,品尝过苦涩的茶也能感受到它的甘甜。
这位蓬莱山的伟人,国之俊才,他同情这片土地上的南冠之囚。
他愿意伸出援手扶持我这个老朽,我知道这并非出于私人情感。
他的才干在严嵩、徐阶之上,他的学问超乎河汾派的导师。
最近听说他已被任命为秘府大臣,像星光照亮人间。
期待他发挥才能造福国家,开启太平盛世的大讲堂。
人民渴望得到他的拯救,普天下都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滋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谢刘仲宽惠茶》:题目表明这是作者对友人刘仲宽赠送茶叶表示感谢的诗篇。
2. 中原全盛时:指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3. 五方贡茶走京师:当时的五个地区分别向京城进贡优质的茶叶。
4. 建溪: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以其所产建溪茶闻名。
5. 头纲:质量最优的茶叶。
6. 天子特命开经闱:皇帝特别下令开设经筵,听取儒臣讲解经史知识。
7. 儒臣:有学问的大臣。
8. 琼瓯甆:精美的瓷器,这里用来形容茶具。
9. 云章昭回耀几席:在宴席上展示出的诗文彰显才华。
10. 群公:众位官员。
11. 我生也后不及见:作者感慨自己没能赶上这些盛况。
12. 十年流落古瀛下:描述作者在海外漂泊多年的生活。
13. 谁谓荼苦甘如饴:引用《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句子,意为谁说苦的茶如同糖果一样甜美?
14. 蓬山伟人国俊彦:赞扬刘仲宽的才华和人品。
15. 哀此下土南冠羁:为世间的困苦百姓感到悲哀。
16. 肯分锡赍贲衰朽:表示对刘仲宽的感激之情,愿意分享他的恩赐。
17. 定知眷奖超凡私:表示对刘仲宽关爱自己的感激。
18. 公才雅在严徐右:称赞刘仲宽的人才有如唐代贤相严挺之与徐浩。
19. 公学独出河汾师:赞誉刘仲宽的学问有独到的造诣。
20. 穹班近闻长秘府:称赞刘仲宽升迁有望,将得到重用。
21. 奎壁分野生光辉:比喻刘仲宽的才华如星辰闪耀,令人敬仰。
22. 儒臣见用天下福:表示重用儒臣是国家之福。
23. 讲席宏开太平期:期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实现国家的太平盛世。
24. 苍崖赤子望苏息:比喻百姓期待安定的生活。
25. 霖雨八荒舍公而其谁:期望刘仲宽能如春雨滋润大地,带来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回忆古代皇宫贵族饮茶时的盛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之情。首联描述了贡茶进京的场景,皇帝与大臣共同品茶、讨论诗文,显示了盛世繁华的画卷。然而,诗人自己却未能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只能在耳闻之后感慨万分。随后的句子描述了诗人在海外流亡的日子,虽然艰难困苦,但却学会了品尝生活的苦涩甘甜。诗句中多次提到“哀此下土南冠羁”,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国家的思念以及忧虑之情。诗人还赞美了刘仲宽的才华和品德,认为他是能够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人物。这首诗以描绘历史画面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为主线,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展现了一位忠君爱国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刘仲宽惠茶》是南宋末年诗人家铉翁的一首题赠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9年,即宋末元初之际。此时,南宋已亡,元朝统治中原,但家铉翁坚持民族气节,不肯向新朝低头。他被流放至边远地区,但仍然保持文人的清高之气。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元朝大一统的历史变迁。家国之痛、故土之思成为当时文人普遍的情怀。家铉翁作为一位身经沧桑的老者,对世事有着深刻独特的洞察,他的诗作也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沉痛的故国哀思。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表达诚挚感谢为线索,将个人情感寄托在家常小物之中,使得整首诗篇充溢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