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黄复庵
移家载雪河桥住,吟过余寒不出门。
人遣奚奴传吉语,天教词客寿清樽。
上林开到梨花了,次第牡丹红欲笑。
眉端闻说点微黄,应捧金牋承密诏。
名随春色满乾坤,涪水之翁有耳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搬迁家庭,居住到飘着雪花的河畔大桥上,在寒冷的余韵中,我选择在家中吟咏诗歌,而不是出门活动。人们派遣仆人来传递吉祥的话语,老天也让我这样的文人有机会享受美酒。皇家的花园里,梨花已经盛开,紧接着牡丹也会绽放出红艳的笑容。听说你的眉头微微泛黄,应该是拿着金色的信笺,接受了秘密的指令。你的名声随着春天的到来而传遍四方,如同涪水的翁一样有名望。
去完善
释义
1. 寿:这里是指祝寿,是一种用诗歌为长辈或者尊敬的人庆祝生日的习俗。
2. 黄复庵:南宋末年的一位文人,字大藩,号复庵,此诗是陈郁为他写的祝寿诗。
3. 移家载雪河桥住:意思是将家搬到了载雪河桥边居住。
4. 吟过余寒不出门:表示在严寒的冬天不外出,而是在家中吟咏诗词。
5. 奚奴:古代的一种奴隶名称,这里指代家中的仆人。
6. 吉语:指祝贺生日的话语。
7. 上林:指的是皇家园林。
8. 梨花:此处指白色的花。
9. 次第:接连不断。
10. 牡丹红欲笑:形容牡丹花开时的艳丽姿态。
11. 微黄:指轻微的黄色,这里可能指的是黄复庵头发变白的象征。
12. 金牋:用金粉书写的纸,这里用来形容皇帝下达命令的文书。
13. 密诏:指皇帝下达的秘密命令。
14. 名随春色满乾坤:意指名声随着春天的到来传遍天下。
15. 涪水之翁:指黄复庵的祖父,他在涪水做过官。
16. 耳孙:曾孙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寿黄复庵》中,诗人陈郁通过对主人公黄复庵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其人品与才华的赞誉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移家载雪河桥住,吟过余寒不出门”描绘了黄复庵远离尘世纷扰、潜心诗书的隐逸生活。他居住在河桥边,大雪纷飞的季节里也不出门,全身心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颔联“人遣奚奴传吉语,天教词客寿清樽”表达了人们对于黄复庵的评价和尊敬。他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颂,人们称他为才子,天赐福泽,祝愿他健康长寿。
颈联“上林开到梨花了,次第牡丹红欲笑”则以自然景色的变化作为线索,勾勒出春天的美好景象。梨花盛开,牡丹娇羞,仿佛是诗人在用生花妙笔为黄复庵谱写一曲赞歌。
尾联“眉端闻说点微黄,应捧金牋承密诏”则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出黄复庵受到皇帝召见的场景。虽然这只是传说,但足以说明他在诗坛的地位和声誉。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复庵的生活、才情和人们对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陈郁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春天景色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使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黄复庵》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郁于庆元年间所作。庆元年间(1195-1199年)正值金国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的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历史时期。
陈郁在此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陈郁以“寿”为题,表达了祝愿黄复庵健康长寿的祝愿,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在诗中,陈郁通过对黄复庵的高洁品质和生活态度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在诗中以深沉而内敛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