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仙观
进了忠言隠姓名,万年香火此山灵。
可怜沉醉功名者,血染咸阳唤不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入到这座山里隐居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愿这里的香气可以流传万年。而那些沉迷功名无法自拔的人,即使他们的鲜血洒满咸阳也唤不醒他们。
去完善
释义
1. 进:推荐或举荐。这里指赵构向秦桧推荐或举荐
2. 忠言:指诤谏之言。
3. 隐姓名:使姓名不显露于外。即隐姓埋名。
4. 万年香火:指的是长久的祭拜。
5. 山灵:山中神灵。这里指的是梅仙观的神仙。
6. 可怜:对别人的遭遇表示同情。
7. 沉醉: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
8. 功名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9. 血染咸阳:用项羽战败于咸阳的典故来形容战争的血腥。
10. 唤不醒:无法被唤醒或唤起。这里指沉迷功名的人不能被战争的残酷惊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梅仙观”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姓埋名、修道求仙的看法。诗人通过进忠言、万年香火、可怜醉功名者等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名利者的讽刺。首句中的“进了忠言”意味着诗人在政治上的忠诚和直谏,而“隠姓名”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名声的淡泊。接下来,诗人用“万年香火此山灵”表达了对神仙信仰的怀疑,认为神仙信仰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诗人进一步指出,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即使在死后也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就像“血染咸阳”那样无法唤醒。整首诗借题发挥,通过对梅仙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梅仙观》是南宋诗人陈郁的一首描绘梅仙观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的政治相对稳定,但国内矛盾依然尖锐。
在这段时间里,陈郁作为南宋著名文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道家修道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这种情绪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态。
在陈郁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风气崇尚道教,许多士大夫都热衷于修道养生。与此同时,南宋政权与金国战争不断,国家内外交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郁作为一名爱国文人,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去完善